"锦襜褕":披一身锦绣般的羽毛,
# 襜褕:对襟单衣。
"绣裆襦":一只多么令人喜爱的鸟。
# 裆襦:裤子。这两句用锦绣的衣服以比喻鸟的美丽羽毛。
"强饮啄":努力地寻觅食物,
"哺尔雏":把你巢中的小鸟喂饱。
# 雏:幼鸟。
"陇东卧穟满风雨":田垄东边风大雨急,把禾穗吹倒,
# 卧穟:卧倒的庄稼。
"莫信笼媒陇西去":别到垄西去,不要听信笼媒鸟的鸣叫。
# 媒陇:把鸟关在笼子里,用来诱捕别的鸟。,笼:一作龙,信:一作逐。
"齐人织网如素空":齐国人擅长织透明如空的罗网,
# 素空:透明的天空。,齐:今山东一带。相传齐人善于捕鸟捉鱼。
"张在野田平碧中":那平原绿野的地方有罗网笼罩。
# 平碧:平原碧野。,田:一作春。
"网丝漠漠无形影":那网丝的形影难以看到,
# 漠漠:广布的样子。
"误尔触之伤首红":触上它会头破血流难以脱逃。
# 伤首红:伤害得头破血流。
"艾叶绿花谁剪刻":谁刻剪的艾叶绿花伪装网上多巧妙,
# 艾叶绿花:指伪装在网上的花草。艾,蓬艾。草名。
"中藏祸机不可测":里面藏着致祸的机关实难预料。
# 藏:一作有。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此诗采用乐府旧题,以寓言体形式展开,通过描绘捕鸟的陷阱与鸟类的遭遇,隐喻社会现实的险恶。展现了李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精神。
2. 写作手法
比喻:“锦襜褕,绣裆襦”来描绘鸟儿的美丽与迷人。通过将鸟儿的羽毛比作用锦缎和刺绣装饰的华丽衣物,诗人强调了其羽毛五彩斑斓、鲜艳夺目且光彩照人的特质。采用人类服饰作为比喻,不仅让读者更易在脑海中构建出这一绚丽景象,同时也赋予鸟儿一种近乎人性化的美感,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首先刻画了鸟儿的美丽与可爱。“锦”“绣”的衣物被用来形容鸟儿羽毛的华美,展现出它五彩斑斓、鲜艳夺目、光彩照人的形象。诗人借用人们熟悉的服饰之美来比喻鸟儿的外形,使读者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鲜明、具体的画面。接下来“强饮啄”四句,是诗人对小鸟的第一层劝告:努力觅食,好好哺育你的幼雏吧。东边的稻田里,倒伏的禾穗正好为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虽然前往东边田垄觅食,免不了要经历风雨侵袭,但你千万不要听信笼媒的引诱,飞向西边的田垄。这一番规劝中,蕴含着诗人自身沉痛的人生经验。生活中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于是人们便总想追求另一种看似更好的生活。然而这种追求常常适得其反,反而将人引入危险和困境之中。“齐人织网”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捕鸟者的阴险手段。齐人编织的罗网洁白透明、无形无影,虽不可见却真实存在。它张设在野外田垄之上,藏匿于平坦草地之间,表面用红花绿叶加以伪装,看起来美丽诱人,实则暗藏杀机。一旦鸟儿触碰到这张看不见的网,便会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诗人将陷阱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地揭示出其隐蔽性和危险性,令人读后不禁心生警惕与恐惧。最后两句总结全篇,点明了世事险恶、祸机四伏的现实:“绿叶红花”,本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却成了掩盖阴谋的外衣。这不仅是对小鸟命运的警示,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警惕隐藏在美好背后的危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绘了如网般的人世,处处布满机巧的陷阱,张着无形的罗网,令人触之便头破血流。这是诗人遭贬归乡之后,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的深刻感悟。
# 一味本意,无足动人。后半语亦太浅。
清方世举(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二
# 刘云:似古诗,乃不觉其垂花描鬓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诗直曰“艾叶绿花”,失古题本意,陈苏子卿已然。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
# 深款移人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上一篇:唐·皎然《题湖上草堂》
下一篇:唐·唐彦谦《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