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虏胶堪折":北方胡虏的弓弦冻得僵硬欲折,
"秋沙乱晓鼙":秋日的沙尘中清晨战鼓轰鸣。
"髯胡频犯塞":蓄须的胡人频繁侵犯边塞,
# 髯胡:胡人多须髯。这里喻敌人。
"骄气似横霓":嚣张的气焰如同横挂天际的霓虹。
"灞水楼船渡":灞水上楼船浩荡渡河,
# 楼船:船上建楼三重。
"营门细柳开":营门如细柳营般严整有序。
"将军驰白马":将军骑着白马飞驰,
"豪彦骋雄材":豪杰们施展雄才大略。
"箭射欃枪落":箭射向妖星使其坠落,
"旗悬日月低":军旗高悬仿佛压低了日月。
"榆稀山易见":榆树林稀疏,山峦清晰可见,
"甲重马频嘶":战士甲胄沉重,战马频繁嘶鸣。
"天远星光没":天空辽远,星光隐没,
"沙平草叶齐":沙漠平坦,草叶齐整。
"风吹云路火":风吹动云间的烽火,
"雪污玉关泥":雪水弄脏了玉门关的泥土。
"屡断呼韩颈":曾多次斩断呼韩邪的脖颈,
"曾然董卓脐":也曾像烧董卓肚脐一样严惩逆贼。
"太常犹旧宠":太常寺依旧恩宠有加,
"光禄是新隮":秦光禄如今新获升迁。
# 隮:一作阶。
"宝玦麒麟起":玉玦上雕刻的麒麟栩栩如生,
"银壶狒狖啼":银壶上的狒狖纹饰似在啼叫。
"桃花连马发":桃花随着战马奔腾绽放,
"彩絮扑鞍来":彩絮扑向马鞍飞舞。
"呵臂悬金斗":挽起手臂悬挂金斗酒器,
"当唇注玉罍":对着口唇倾倒玉制酒罍。
"清苏和碎蚁":清酒上浮着碎蚁般的酒沫,
"紫腻卷浮杯":紫玉杯里酒液细腻翻涌。
"虎鞟先蒙马":用虎皮蒙覆战马,
"鱼肠且断犀":以鱼肠剑斩断犀甲。
"䟃𧽼西旅狗":使西方的旅狗惊恐,
"蹙额北方奚":让北方的奚族皱紧眉头。
"守帐然香暮":黄昏时在军帐中燃香守望,
"看鹰永夜栖":整夜看雄鹰栖息身旁。
"黄龙就别镜":别镜中映照出黄龙军旗,
"青冢念阳台":青冢旁遥念故乡阳台。
# 青冢:王昭君墓。
"周处长桥役":如周处斩杀蛟龙般勇战,
"侯调短弄哀":似侯调吹奏短曲般含悲壮。
"钱塘阶凤羽":钱塘阶前有凤凰羽毛,
"正室擘鸾钗":正室夫人擘动鸾钗等待。
# 正室:妻子。
"内子攀琪树":妻子攀折琪树思念夫君,
# 内子:指妾。
"羌儿奏落梅":羌儿吹奏《落梅》曲添哀愁。
"今朝擎剑去":今日执剑奔赴战场,
"何日刺蛟回":何时能像斩蛟英雄一样胜利归来。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秦光禄北征御敌的威武阵势与战场场景,同时刻画妻子盼归的心情,表达了对英雄的赞颂和对征人归家的期盼。
2. 分段赏析
“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四句写北地边情。深秋胶结的弓弦坚韧易折,清晨的战鼓在沙地上激起回响,勾勒出紧张的边塞氛围。“髯胡”频繁犯边,其骄横之气如横贯的霓虹,既点明战争起因,又以“横霓”的夸张比喻,凸显敌军的嚣张气焰,为全诗奠定肃杀基调。“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四句状出征阵容。灞水之上楼船竞渡,营门如细柳营般严整有序,以汉代周亚夫治军典故,暗赞唐军纪律严明。将军骑着白马飞驰,豪杰们施展雄才大略,“驰”“骋”二字动感十足,展现出军队的威武气势与将士的昂扬斗志,画面感强烈。“箭射欃枪落,旗悬日月低。榆稀山易见,甲重马频嘶。”四句绘战场情景。箭射天狼星(欃枪)坠落,军旗高悬仿佛压低日月,用夸张手法渲染唐军作战的神勇与气势之盛。榆树稀疏让山势清晰可见,厚重的铠甲下战马频繁嘶鸣,从环境与装备细节切入,既写出边塞地貌特征,又以“马频嘶”暗示战事的紧张与将士的疲惫,虚实结合颇具张力。“天远星光没,沙平草叶齐。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四句摹边塞风光。夜空辽远星光隐没,沙漠平旷草叶整齐,以开阔的远景勾勒出边塞的荒寒寂静。狂风卷动云间的烽火,雪花玷污玉门关的泥土,“火”与“雪”“云路”与“玉关”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出边塞气候的恶劣,又通过“风吹”“雪污”的动态描写,让静态的边塞图景充满苍凉的动感,烘托出征战的艰辛。“屡断呼韩颈,曾然董卓脐。太常犹旧宠,光禄是新隮。”四句论历史与功名。“呼韩”(匈奴单于)、“董卓”代指历代边患强敌,“断颈”“然脐”用典故极言对敌军的严惩,暗含对此次征战必胜的信心。“太常”仍受旧宠,“光禄”(指秦光禄)新晋升,以新旧功名对比,既肯定朝廷对功臣的嘉奖,又突出秦光禄此次出征的荣耀,为后文刻画人物蓄势。“宝玦麒麟起,银壶狒狖啼。桃花连马发,彩絮扑鞍来。”四句描将领装备与氛围。宝玉佩饰上麒麟腾起,银壶上狒狖(猿猴)的纹饰仿佛在啼叫,细节处见装备的华贵与精致,彰显将领身份的尊崇。桃花随着战马奔驰绽放,彩色柳絮扑向马鞍,以明丽的春景打破边塞的肃杀,“连”“扑”二字赋予景物动态,既暗示出征时节,又以乐景衬豪情,展现出一种昂扬的出征意趣。“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清苏和碎蚁,紫腻卷浮杯。”四句写军中宴饮。将士呵暖手臂悬挂金斗,对着玉杯倾倒美酒,“呵臂”见环境之寒,“悬金斗”“注玉罍”则显饮酒的豪壮。清酒中掺和着碎蚁(酒面浮沫),紫色酒浆翻卷着浮上杯面,通过对酒色、酒态的细腻描写,既展现出军中宴饮的热烈场景,又以酒的精致暗示军需的充足,从侧面烘托出军队的强盛底气。“虎鞟先蒙马,鱼肠且断犀。䟃𧽼西旅狗,蹙额北方奚。”四句言军备与威慑。用虎皮蒙饰战马,以鱼肠宝剑截断犀牛,“虎鞟”“鱼肠”极言装备的精良锋利,“蒙马”“断犀”则见作战的准备充分。西方旅族的狗(代指边地部族)惊恐,北方奚族皱紧眉头,以敌方的恐惧神态,侧面烘托唐军的强大威慑力,不直接写战斗而尽显胜券在握的信心。“守帐然香暮,看鹰永夜栖。黄龙就别镜,青冢念阳台。”四句抒将士情思。黄昏时在帐中点燃熏香,整夜看猎鹰栖息,细节中见守边生活的孤寂。“黄龙”(指唐军旗)映照离别之镜,“青冢”(昭君墓)让人念起家乡阳台,“别镜”“念阳台”借典故含蓄表达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以边塞景物与历史意象交织,将征人的离愁别绪融入苍茫边塞,情感深沉而含蓄。“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钱塘阶凤羽,正室擘鸾钗。”四句用典与联想。以周处斩蛟(“长桥役”)的典故,暗比此次征战的艰巨与将士的英勇;“侯调”(三国琴家)的短曲哀伤,借音乐传达征人的愁绪。钱塘石阶上有凤凰羽毛,家中正妻分开鸾钗(喻分离),一边以神话意象写家乡的美好,一边以“擘鸾钗”的动作细节,刻画家中妻子的思念,虚实相生,将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思结合,拓宽了诗歌的情感维度。“内子攀琪树,羌儿奏落梅。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四句收束全诗。妻子在家攀折琪树(仙树,喻高洁),羌地小儿吹奏《落梅》曲,一写家中人的牵挂,一写边地的乡思氛围。“今朝擎剑去”尽显出征的豪迈,“何日刺蛟回”以“刺蛟”(化用周处典故)的问句,既呼应前文战事的艰巨,又流露出对凯旋的期待,末句以问句作结,在豪迈中暗含一丝不确定的怅惘,余味悠长,将将士的壮志与对归期的期盼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