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僵立两苍龙":不知何时,两条苍龙般的山峰僵硬地屹立在此,
# 两苍龙:玲珑山两山屹起,盘屈起伏如两条苍龙。
"瘦脊盘盘尚倚空":它们那瘦削的脊背盘曲着,依然倚靠在天空中。
"翠浪舞翻红罢亚":绿色的波浪翻滚着,如同舞动的红色稻穗,
# 罢亚:众多貌。
"白云穿破碧玲珑":白云穿透了那碧绿而剔透的玲珑山景。
"三休亭上工延月":在三休亭上月光被巧妙地延长,
# 三休亭:在玲珑山上。
"九折岩前巧贮风":九折岩前,风也被巧妙地贮藏。
# 九折岩:玲珑山盘屈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
"脚力尽时山更好":当我的脚力已经耗尽无力前行时却发现山中的景色更加美好,
"莫将有限趁无穷":不要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穷无尽的事物。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比喻:苏轼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僵立两苍龙”以“苍龙”比喻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高耸冷峻、如龙般僵卧的姿态。这种比喻不仅生动,而且富有想象力,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山峰的雄伟壮观。“翠浪舞翻红罢亚”一句中,“翠浪舞翻”以“翠浪”比喻山间绿植的翻滚,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红罢亚”则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比喻,虽然其具体含义可能因解读而异,但整体上为诗句增添了色彩和动感。借景抒情:苏轼在诗中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一句,通过描绘山间绿植如波浪般翻滚、红花点缀其中,以及白云穿梭在碧空如洗的山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托物言志:苏轼在诗中通过描绘玲珑山的壮美景色,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一句,通过提到玲珑山上的景点三休亭和九折岩,寓言人生的休憩与曲折。
下一篇:宋·范成大《老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