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guì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dāng
nián
shuāng
guì
shì
shuāng
tóng
xiāng
duì
yán
lǎo
gèng
gōng
tíng
xuě
dào
yāo
mái
jīn
huà
zuò
liǎng
cāng
lóng

译文

当年塔前的两棵桧树就如同两个天真可爱的童子一般,它们相对而立,默默无言,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老之后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恭敬有加。庭院中的积雪深达桧树的半腰,将它们掩埋起来,然而它们却没有死,现在这两棵桧树如同两条腾飞的苍龙一般。

逐句剖析

"当年双桧是双童":当年塔前的两棵桧树就如同两个天真可爱的童子一般,

"相对无言老更恭":它们相对而立,默默无言,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老之后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恭敬有加。

"庭雪到腰埋不死":庭院中的积雪深达桧树的半腰,将它们掩埋起来,然而它们却没有死,

"如今化作两苍龙":现在这两棵桧树如同两条腾飞的苍龙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塔前古桧》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塔前古老的桧树为描绘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古桧树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坚韧顽强的形象。从诗中能感受到作者对古桧树所蕴含的生命力与历史厚重感的由衷赞叹,在简洁的诗句中,传递出对自然与岁月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如今化作两苍龙”一句,将桧树的枝干比作苍龙,既以龙的形象凸显古树的威严雄壮。拟人:“相对无言老更恭”赋予桧树以人的情态。双桧“无言”“老更恭”的描写,既表现古树的庄重静穆,又暗含诗人对岁月沉淀下深沉气度的推崇,人与树的精神特质在此交融。夸张:“庭雪到腰埋不死”用夸张手法极言雪势之大,反衬桧树顽强的生命力。托物言志:全诗以桧树为寄托,表面咏物,实则抒怀。桧树历经风雪而“不死”、最终“化龙”的蜕变,暗喻诗人虽历经宦海沉浮仍坚守气节的精神追求,体现苏轼豪放超脱的人生态度。

2. 分段赏析

《塔前古桧》前两句“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恭”:回忆过去,把当年的双桧比作两个孩童,形象地描绘出桧树早年相对生长的状态。“相对无言老更恭”进一步写出随着时间推移,桧树如同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相对,愈发显得恭敬,展现出一种岁月沉淀下的静谧与庄重。后两句“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描绘了桧树经历寒冬大雪考验,即便被雪掩埋到腰部也未被冻死,凸显其生命力顽强。“如今化作两苍龙”则展现了桧树如今如龙般的气势,表明它不仅熬过艰难,还成长得愈发茁壮,充满生机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沆《晓晴》

下一篇:宋·黄遹《南山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