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fèng
é
xiù
lián
gāo
juǎ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fèng
é
xiù
lián
gāo
juǎn
shòu
huán
zhū
pín
yáo
liǎng
gān
竿
hóng
shàng
huā
shāo
chūn
shuì
yàn
yàn
nán
jiào
hǎo
mèng
kuáng
suí
fēi
xián
chóu
nóng
shèng
xiāng
láo
chéng
yún
zhāo
yòu
shì
sháo
guāng
guò
liǎo

译文

绣着凤凰图案的帘帐已经卷起,朱门上的兽环频频晃动。红日已经升到两根竹竿那么高了,阳光已经照上花梢了。春天困乏,精神不振,很难醒来。刚刚做了一个美梦,就随着飞絮飘走了,百无聊赖的春愁比浓香的美酒还要浓烈。朝云暮雨还没成就,就醒来了。又是一次美好的梦中风光过去了。

逐句剖析

"凤额绣帘高卷":绣着凤凰图案的帘帐已经卷起,

# 高卷:高高地卷起,说明夜色早已过去,夜间所用的帘帐已经卷了起来。

"兽环朱户频摇":朱门上的兽环频频晃动。

# 频摇:有节奏地晃动,指兽环在晃动。,朱户:红漆的大门。,兽环:古时门上常镶一野兽之头的装饰物,兽头的嘴里叨着一铜环,所以称为兽环。

"两竿红日上花梢":红日已经升到两根竹竿那么高了,阳光已经照上花梢了。

# 上花梢:一作“上花棚”。太阳光已经照到开花的树梢。

"春睡厌厌难觉":春天困乏,精神不振,很难醒来。

# 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好梦狂随飞絮":刚刚做了一个美梦,就随着飞絮飘走了,

# 狂随:很快地随着。,好梦:怀春之梦,梦得有情郎。

"闲愁浓胜香醪":百无聊赖的春愁比浓香的美酒还要浓烈。

# 香醪:非常醇厚的美酒。,闲愁:因无所事事而引发的忧愁。

"不成雨暮与云朝":朝云暮雨还没成就,就醒来了。

"又是韶光过了":又是一次美好的梦中风光过去了。

# 韶光:美好的春光,此指梦中的好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也一首描写富家闺中小姐春日思念情郎的闺怨词。上片使用反衬的手法,写女子生活环境的富贵衬主人公内心的寂寥和孤独。下片写梦境,梦见情郎,两人依偎缠绵,女子沉浸于美梦中因而不愿醒来,联想自己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在孤独等待中慢慢消耗,只能任凭其如流水一样逝去。表达了与情郎难以再相聚的现实和内心的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也一首描写富家闺中小姐春日思念情郎的闺怨词。通过描写深闺女子春日慵懒、虚度芳华的生活场景,以及“好梦狂随飞絮”的缥缈追忆与“闲愁浓胜香醪”的苦涩怅惘,含蓄表达了封建礼教束缚下贵族女子对自由情爱的隐秘渴望,以及红颜易老、佳期难遇的深沉悲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衬苦,“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描绘女子身处绣帘朱户的富贵之家,环境华美,却透露出女子独守空闺的寂寥。联想:“又是韶光过了”,透着无限悲凉意,女主人公看春日花开花落,联想自己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在孤独等待中慢慢消耗,只能任凭其如流水一样逝去。用典:“不成雨暮与云朝”一句用楚襄王与神女的典故,不仅写出了梦见与情郎云雨事未成的遗憾,也隐约表达了与情郎难以再相聚的现实。

3. 分段赏析

上片,“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以金玉满堂的意象铺陈,绣帘悬凤、朱门饰兽的细节堆砌,既延续花间词“镂金错彩”的审美传统,又暗藏深意。“高卷”的帘栊象征对外界的无声召唤,可见女子不是深闭房门,而是企盼有人进屋。“频摇”的兽环暗示对叩门声的焦虑期待,盼望故人敲门来,凝神听来却是风动兽环的声音。这种物质丰裕与精神空虚的强烈反差,比温庭筠“水晶帘里玻璃枕”更形象。“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厌难觉。”这两句与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意思相通,但相对更直白。“厌厌难觉”的春睡姿态实为精神困局的具象化呈现。词人巧妙设置“难觉”三重视角:表层是春日困倦的自然反应,中层是彻夜相思的生理疲态,深层则是沉溺梦境的精神麻醉,为下片的意识流转换埋下伏笔。下片,“好梦狂随飞絮”写的是梦见情郎将。上片结尾的朦胧睡意瞬间切至梦境碎片。柳絮意象既承袭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愁思传统,又以“飞絮”的离散特质隐喻美好转瞬即逝,与“好梦”构成虚实相生的双重消解。当“闲愁浓胜香醪”的味觉通感撕破梦境面纱,词人突破花间词惯用的视觉摹写,用酒醪的浓烈反衬愁绪的不可稀释,开创了以物质密度比拟精神重量的新范式。“不成雨暮与云朝”化用《高唐赋》典故而别具深意:巫山云雨本喻情爱圆满,此处“不成”二字却将典故解构为双重缺憾——既指梦境欢愉的中断,更暗喻现实中相聚无期的永恒悬置。最终“又是韶光过了”的喟叹,以春光的流逝勾连青春的生命耗损,使时间意象成为贯穿全篇,勾勒出一位渴望爱情、拥有美丽青春的闺中女子形象,读来感人肺腑,让人也忍不住一声长叹。

4. 作品点评

柳永在此类小令中展现出革新意识,以直白的抒情方式突破晚唐五代至宋初词坛的含蓄传统。如“春睡厌厌难觉”以日常口语摹写慵懒情态,“不成雨暮与云朝”直诉情爱缺憾。即便“凤额绣帘高卷”仍存花间派精工物象的遗韵,“又是韶光过了”亦延续传统伤春母题,但这些实为技法过渡的铺垫——词人随后将慢词的铺叙手法融入小令,“两竿红日上花梢”的生活化场景与“闲愁浓胜香醪”的心理直描,这种以赋为词的尝试,既保留小令的凝练特质,又注入慢词特有的叙事,为北宋词体从“缘情”向“言志”的转型提供了早期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虞俦《晓晴》

下一篇:宋·苏轼《新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