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花香夹岸稠":红蓼花开,夹岸香浓,
# 红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夏秋季开花,花浅红色。也称水蓼。
"绿波春水向东流":绿波春水,向东流去。
"小船轻舫好追游":此时正好坐着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赏。
# 舫:船。
"渔父酒醒重拨棹":渔翁酒醒,又再划舟前行。
# 棹:划船的桨。,重:重来,再来一次。
"鸳鸯飞去却回头":鸳鸯被惊飞去。屡屡回头而望。
# 却:还。
"一杯销尽两眉愁":一杯在手,便解开紧锁的双眉,销尽愁绪。
# 愁:忧虑。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景抒情题材之作。描绘了春江水绿、红蓼夹岸的水乡美景,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秀丽;刻画了酒后醒来的渔父拨桨惊飞鸳鸯这一画面。全词通过对江上景致和动态场景的描写,营造出清新明丽、充满情趣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象征:以鸳鸯相互回头照看的神态,既表现其生理特征,又赋予其具有社会人事内容的启迪性,象征着某种情感。同时,以“一杯销尽两眉愁”借饮酒表达对多种愁绪的释然,借物抒情,将情感寄托于饮酒这一行为中。多角度描写:上阕从视觉(夹岸红蓼、春水碧波等冷暖色调对比)、听觉(波声人语)、嗅觉(水气花香)等多个角度描绘春日行乐图,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富有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阕中,夹岸之处红蓼繁茂生长,放眼望去繁花相互遮掩,浓郁的花香在空气中飘散。相伴遥遥东去的春水,清澈碧绿,正适合轻舟小船追逐游玩。这里以三组层层递进的景象,从冷暖色调的视觉反差、波声人语的听觉感受以及水气花香的嗅觉体验等多个角度,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日游乐图,画面轻快明丽,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清朗的氛围。下阕将描写的重点转向江上景色。开篇讲渔父酒醒后,才意识到离归程已远,赶忙重新划桨返航,原来此前他畅饮后沉睡,任由小船随波漂流。不过,这些内容并未直接叙述,而是借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通过回忆来呈现。在这个空白处,充分展现出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接着由人写到鸟,描绘船桨划动、水声响起时,惊飞了正在栖息的鸳鸯,它们忽然振翅高飞,却又彼此回望。此句极为生动地表现出鸳鸯的神态,不仅体现了它们的自然习性,还蕴含着对社会人事的启示。由此自然引出结尾“一杯销尽两眉愁!”至于“愁”从何来,也许是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或是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愁,亦或是对某种理想境界执着却又无果的追求,甚至可能只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淡淡惆怅。然而,当端起酒杯,一切愁绪便烟消云散,眼前的花鸟水云仿佛都与自然相通,与人亲近,此时又何必自寻烦恼,不如尽情享受眼前的春日美景。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词,似乎顺手写来,无须著力,却清丽畅朗,颇具天然之趣。词人以细腻笔触多角度描绘景致,上阕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勾勒春日行乐图,下阕借助留白、暗示等手法刻画人物与场景,使词富有韵味。语言自然流畅,毫无晦涩之感。体现出晏殊词作善于捕捉自然之美、表达细腻情感的特点,以生动的画面和悠然的意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 颇能表现一种和婉的情调,暇豫的风度。虽近于韦庄的清俊,实不相似。各有其社会历史来源也。
现代安徽大学教授宛敏灏《二晏及其词》
上一篇:宋·宋祁《朱云传》
下一篇:宋·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