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燕子来":去年的燕子飞来时,
"绣户深深处":正停在那绣户深深的地方。
# 绣户:有华美雕刻、图画的门户,多指女子居室。一作“帘幕”。
"花径得泥归":从花径里衔着泥土飞回来,
# 花:一作“香”。
"都把琴书污":把我的琴和书都弄脏了。
"今年燕子来":今年的燕子又飞来,
"谁听呢喃语":可又有谁能来听它们呢喃的细语?
# 呢喃:形容燕子叫声。
"不见卷帘人":再也看不见那卷起帘子的人,
"一阵黄昏雨":只有一阵黄昏的雨纷纷落下。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触景生情之作。以燕子为线索,描绘去年燕子在庭院深处绣户、花径间的活动,今年燕子再来,却无人倾听其语,卷帘人不见,只剩黄昏雨,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曾经卷帘人的思念以及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以“燕子”为眼,今昔对照:去年归巢时尚见“帘幕深深”“琴书香径”,生机盎然;今年再来却“不见卷帘人”,唯余“黄昏雨”的冷清。燕子呢喃依旧,人事已非,淡淡几笔便道尽物是人非的怅惘。化用:词的上片为化用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云:“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燕子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经典意象。词中“去年燕子来”与“今年燕子来”的对比,化用了这一传统,前人多以燕子归来说明“物是人非”,辛弃疾则进一步聚焦于燕子活动场景的变化:去年燕子在“绣户深深处”营巢,甚至“把琴书污”,暗含人燕共处的温馨;今年燕子依旧归来,却“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将传统意象中“物在人亡”的怅惘,转化为更细腻的孤寂感,赋予旧意象新的情感深度。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化用了杜甫《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的意趣。开篇“去年燕子来,绣户深深处”暗合主人公身份:“绣户”暗示其为深居闺中的少女,“深深处”既指明闺房所在,亦暗显院落深广。后两句“花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则勾勒出她的情趣,原是一位以琴书为伴的闺中女子。这四句勾勒出这般图景:去年燕子飞来,在庭院深处的绣户檐下筑巢,从繁花小径衔泥而归时,泥点不慎污了少女的琴与书。可见这位少女深居闺门,足不出户,唯有琴书消磨时光,檐下燕子成了她身边唯一的生灵伴侣。即便燕儿弄脏心爱之物,她也不恼,只因这是生活中难得的慰藉。读到此处,一位独处闺房、冷清孤寂、愁绪难遣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其处境与心境不禁令人怅然。下片笔锋一转,更添凄清。“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燕子依旧归来,在旧处栖息,可它们的呢喃软语,如今又有谁听?末句“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道出缘由:人去室空。主人公究竟是迁居、出嫁,还是已离世?词作未作明言,却让这份空寂直抵人心。黄昏骤雨洒落,更将这份凄楚氛围推向深处,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4. 作品点评
全词满含哀怨凄切的情愫,极具感染力,易引发读者共鸣。作为宋代豪放词派的领军人物,辛弃疾的作品多气魄雄浑,这构成了他词作的主流风格。而这首《生查子》,却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闺怨词。这种细腻婉约的笔触,也印证了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多元性。
# 玩第四句,似带厌恶之意。
清许昂宵《词综偶评》
# 辛豫轩“去年燕子来”词,仿欧阳永叔“去年元夜时”词格。
清张德瀛《词征》
上一篇:宋·曹勋《胡笳曲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西江月·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