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luò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yáo
luò
bēi
kuàng
zhí
qiū
yàn
shān
shēn
yún
yīn
suǒ
xiàng
jiē
cǎn
dàn
shū
zhī
zhuì
chén
fēng
zhì
shí
sàn
huài
zhòu
qióng
shuāi
cǎo
fēi
chóng
liàn
jiē
shǒu
qióng
qiū
sān
jiàn
wéi
jiǔ
yān
liú
yàn
pín
jiàn
yóu
lái
rén
jiān
shì
hài
xiāng
bàn
yōu
yóu
guī
yǐn
yuē
guì
yōu
huàn
ān
xíng
tǎn
jiàn
bǎo
wán
dùn
姿
yōu
zāi
shuí
yuàn

译文

草木凋零衰败本就令人悲伤,何况又正赶上晚秋时节。山林幽深,云雾和景物都显得阴沉,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凄惨暗淡的景象。稀疏的树枝上挂着旧年的残叶,风一吹过,残叶不时地飘散。破败的墙壁里,白天也能听到蟋蟀的啼叫,衰败的草丛中,飞虫流连不去。可叹我困守在这荒僻的山谷,这秋天的景象已经见过三次了。为什么长久地滞留在此,并非甘于贫贱自轻自贱。自古以来人世间的事情,利与害常常相伴而生。悠然自得地归隐田园,富贵却会带来许多忧患。安然前行,我不会迷失方向,平坦的大道可以轻松走过。保持我这愚钝的资质,悠然自得,又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逐句剖析

"摇落已可悲":草木凋零衰败本就令人悲伤,

"况复值秋晏":何况又正赶上晚秋时节。

"山深云物阴":山林幽深,云雾和景物都显得阴沉,

"所向皆惨淡":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凄惨暗淡的景象。

"疏枝缀陈叶":稀疏的树枝上挂着旧年的残叶,

"风至时一散":风一吹过,残叶不时地飘散。

"坏壁昼蛩啼":破败的墙壁里,白天也能听到蟋蟀的啼叫,

"衰草飞虫恋":衰败的草丛中,飞虫流连不去。

"嗟余守穷谷":可叹我困守在这荒僻的山谷,

"秋物已三见":这秋天的景象已经见过三次了。

"胡为久淹留":为什么长久地滞留在此,

"不自厌贫贱":并非甘于贫贱自轻自贱。

"由来人间事":自古以来人世间的事情,

"利害喜相半":利与害常常相伴而生。

"优游归隐约":悠然自得地归隐田园,

"富贵足忧患":富贵却会带来许多忧患。

"安行吾不迷":安然前行,我不会迷失方向,

"夷路坦可践":平坦的大道可以轻松走过。

"保此顽钝姿":保持我这愚钝的资质,

"悠哉复谁怨":悠然自得,又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摇落》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行旅中的秋景为题材。诗中描绘了深秋摇落的惨淡景象,如深山云阴、疏枝落叶、坏壁蛩啼等,诗人借此抒发自己久居穷谷的忧愁,同时又以人间利害相半、富贵多忧患等观点自我宽慰,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摇落已可悲,况复值秋晏”,直接点明秋日凋零的悲凉氛围。“摇落”象征草木衰落,“秋晏”指深秋时节,叠加使用增强了哀伤之感。诗人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萧瑟基调,为全诗奠定情感色彩。接下来“山深云物阴,所向皆惨淡”,描写深山中的阴郁景象:云雾低沉,万物黯淡。这营造出荒凉孤寂的意境,象征诗人内心的压抑。“疏枝缀陈叶,风至时一散”,细节刻画树枝上的残叶,风一吹便四散飘零,生动表现脆弱易逝的自然现象,暗喻人生无常。“坏壁昼蛩啼,衰草飞虫恋”,坏墙边的蛩虫啼叫,衰草上的飞虫依恋,进一步渲染衰败氛围,景物描写细腻逼真,烘托出秋日的凄凉。中间部分“嗟余守穷谷,秋物已三见”,诗人自叹在穷谷中生活,已历经三个秋天,表达久居贫贱的无奈。“胡为久淹留,不自厌贫贱”,以反问形式自问为何久留于此却不厌恶贫贱,揭示内心矛盾,情感真挚直白,体现诗人的自省与挣扎。结尾部分“由来人间事,利害喜相半”,转向哲理性思考,指出人间事有利有害、喜忧参半,语言平实却富有智慧。“优游归隐约,富贵足忧患”,认为悠闲归隐胜过富贵带来的忧患,表达超脱世俗的态度。“安行吾不迷,夷路坦可践”,强调自己安于现状、不迷失方向,道路平坦可行,展现坚定自足的心态。“保此顽钝姿,悠哉复谁怨”,以“顽钝”自喻愚拙姿态,悠然自得而无怨无悔,收束全诗于平和满足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谢枋得《赏牡丹(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寄贺方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