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已可悲":草木凋零衰败本就令人悲伤,
"况复值秋晏":何况又正赶上晚秋时节。
"山深云物阴":山林幽深,云雾和景物都显得阴沉,
"所向皆惨淡":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凄惨暗淡的景象。
"疏枝缀陈叶":稀疏的树枝上挂着旧年的残叶,
"风至时一散":风一吹过,残叶不时地飘散。
"坏壁昼蛩啼":破败的墙壁里,白天也能听到蟋蟀的啼叫,
"衰草飞虫恋":衰败的草丛中,飞虫流连不去。
"嗟余守穷谷":可叹我困守在这荒僻的山谷,
"秋物已三见":这秋天的景象已经见过三次了。
"胡为久淹留":为什么长久地滞留在此,
"不自厌贫贱":并非甘于贫贱自轻自贱。
"由来人间事":自古以来人世间的事情,
"利害喜相半":利与害常常相伴而生。
"优游归隐约":悠然自得地归隐田园,
"富贵足忧患":富贵却会带来许多忧患。
"安行吾不迷":安然前行,我不会迷失方向,
"夷路坦可践":平坦的大道可以轻松走过。
"保此顽钝姿":保持我这愚钝的资质,
"悠哉复谁怨":悠然自得,又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摇落已可悲,况复值秋晏”,直接点明秋日凋零的悲凉氛围。“摇落”象征草木衰落,“秋晏”指深秋时节,叠加使用增强了哀伤之感。诗人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萧瑟基调,为全诗奠定情感色彩。接下来“山深云物阴,所向皆惨淡”,描写深山中的阴郁景象:云雾低沉,万物黯淡。这营造出荒凉孤寂的意境,象征诗人内心的压抑。“疏枝缀陈叶,风至时一散”,细节刻画树枝上的残叶,风一吹便四散飘零,生动表现脆弱易逝的自然现象,暗喻人生无常。“坏壁昼蛩啼,衰草飞虫恋”,坏墙边的蛩虫啼叫,衰草上的飞虫依恋,进一步渲染衰败氛围,景物描写细腻逼真,烘托出秋日的凄凉。中间部分“嗟余守穷谷,秋物已三见”,诗人自叹在穷谷中生活,已历经三个秋天,表达久居贫贱的无奈。“胡为久淹留,不自厌贫贱”,以反问形式自问为何久留于此却不厌恶贫贱,揭示内心矛盾,情感真挚直白,体现诗人的自省与挣扎。结尾部分“由来人间事,利害喜相半”,转向哲理性思考,指出人间事有利有害、喜忧参半,语言平实却富有智慧。“优游归隐约,富贵足忧患”,认为悠闲归隐胜过富贵带来的忧患,表达超脱世俗的态度。“安行吾不迷,夷路坦可践”,强调自己安于现状、不迷失方向,道路平坦可行,展现坚定自足的心态。“保此顽钝姿,悠哉复谁怨”,以“顽钝”自喻愚拙姿态,悠然自得而无怨无悔,收束全诗于平和满足之境。
上一篇:宋·谢枋得《赏牡丹(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寄贺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