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yáng
liǔ
yīn
zhōng
zhù
cǎi
jīng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2
yáng
liǔ
yīn
zhōng
zhù
cǎi
jīng
xiāng
quàn
jīn
gōng
xiǎo
liú
guǎn
xián
shēng
zhǐ
yǒu
zuì
yín
kuān
bié
hèn
zhāo
guī
chéng
tiáo
yān
rén
qíng

译文

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逐句剖析

"杨柳阴中驻彩旌":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

# 彩旌:旌,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驻:车马停止不前。

"芰荷香里劝金觥":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

# 觥:酒杯。,劝金觥:劝酒。,芰荷:菱角花与荷花。

"小词流入管弦声":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 小词流入管弦声:所填小令通过管弦演奏歌唱。

"只有醉吟宽别恨":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

# 宽别恨:使充满别恨之心得以放宽。,醉吟:饮醉而后吟诗。

"不须朝暮促归程":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 系:联缀、牵动。,雨条烟叶:像雨丝一样的枝条,像烟雾一样的叶子。指杨柳的枝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词作。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秋,晏殊将离开商丘回京,在回京之日的离筵上即席创作了此词。上片描绘夏日柳阴、芰荷之景,呈现彩旌停驻、举杯畅饮、小词与管弦相伴的宴别场景,欢快氛围中已暗蕴离情。下片则直抒深情话别之意,以劝慰之语表达对离别的感慨,尾句借烟雨杨柳寄托浓厚离思。全词将景、事、情融合,以杨柳为线索,语言清丽谐婉,虽难断是送人还是别友,却深刻展现了离情别绪这一经典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是晏殊所作。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时年三十七岁的晏殊因性格刚峻,被免去枢密副使之职,以刑部侍郎身份贬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到了天圣六年(1028年)秋,晏殊将离开商丘回京,被召回京拜为御史中丞。在回京之日的离筵上,金觥频劝,晏殊即席作词,并令营妓奏乐歌唱。此次饯别歌筵,晏殊共创作两首词,一首是《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另一首便是此词。只是因本事失考,如今已难以断定此词是送人还是别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夏日醉吟之趣的词。描绘了夏日柳阴深深、芰荷飘香、彩旌停驻、曲奏新歌、金觥勤劝的环境,借这些景象写出了醉吟解恨宽襟忘归之趣,体现出作者于夏日筵席上的独特乐趣。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片描写了夏日杨柳飘拂、荷花香郁的美好景色,以及宴会上管弦小词助兴的欢乐场景,以这些乐景衬托下片所抒发的离情别恨,更显伤感。借景抒情:下片结尾“烟雨㳽濛中的柳枝、柳叶,都牵系着离别的情思”,借烟雨杨柳之景,抒发漫无边际的离情别绪。

3. 分段赏析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上片,首句“杨柳阴中驻彩旌”,“杨柳”这一传统赠别象征物,开篇便巧妙暗点送别主题,描绘出夏日杨柳飘拂、绿阴深深处,行人车骑暂时停驻的画面,点明地点与事件背景。“芰荷香里劝金觥”,从嗅觉与动作描写,展现荷花香气馥郁的水边,人们举杯畅饮的场景,营造出热闹的饯别氛围。“小词流入管弦声”则从听觉角度,描绘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小词与管弦之声相和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宴别场景,展现出宴会上的欢乐氛围,然而这乐景实则为下片抒发离情别绪作铺垫,以乐衬哀。下片,“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词人以劝慰行者的口吻,如与友人面对面交流,真挚地表达出对朋友离情别恨的深刻理解,认为多饮酒可纾解别愁,旅程中应放宽心情,不必时刻惦记归程,此句与刘梦得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情感真挚动人。尾句“雨条烟叶系人情”,运用借景抒情与线索手法,将烟雨迷蒙中的柳枝、柳叶赋予人的情思,使之成为离情别绪的承载物,既呼应开篇的杨柳,又使离思如烟雨杨柳般无边无际,含蓄深沉地抒发了浓厚的惜别之情,深化了全词“惜别”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在写作特色上,其将景、事、情精妙融合,上片绘柳阴、芰荷之景,铺陈宴别之事,营造欢快氛围;下片直抒深情话别之语,以乐景衬哀情,手法娴熟。语言风格清丽谐婉,用词精准,如“杨柳”“芰荷”等意象的运用,生动地勾勒出夏日景象。以杨柳作为贯穿始终的抒情线索,从暂驻车马到承载离情,使全词结构紧凑、浑然一体。虽无广为后世称颂的特定名句,但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细腻且真挚,深刻地体现了离情别绪这一经典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抒离情别绪,以景结情,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词人在很优美的景色中送别友人,既有醇香满口的美酒,也有悦耳动听的歌乐,他希望能够醉饮来延迟分别的时刻,而那细雨和柳叶仿佛也善解人意,在浙淅沥沥的滴洒、婆婆娑娑的摇曳中让人感动。词人没有用幽伤和愁闷来写离情,而是织就了一个很轻松的离别场面,打破传统的写法,从而使人减轻别离带来的伤痛,增加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单芳《晏殊珠玉词译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缪鉴《自题小像》

下一篇:宋·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