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楼月半奁":楼头悬挂着半轮残月,
# 奁:镜匣。
"曾买菱花处":这里曾是你对镜梳妆的旧居。
# 菱花:镜子的代称。
"愁影背阑干":惆怅的身影倚着栏杆,
"素发残风露":白发在夜风寒露中飘起。
# 素发:白发。
"神前鸡酒盟":当年与你神前立誓共饮鸡酒,
# 鸡酒:鸡和酒,此指祭品。
"歌断秋香户":如今秋桂飘香的窗内歌声已歇。
"泥落画梁空":梁上的燕巢随泥土零落成空,
"梦想青春语":只剩梦中回荡着年少时的私语。
# 青春:指春季,并作青少年时期的象征。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秋日怀旧词。通过秋社祭典的时令背景,以“月半奁”“素发残风露”等意象勾勒清冷秋夜,描绘闺中女子独对残烛、追忆往昔的情景。上片借菱花镜、阑干等旧物写容颜老去的孤寂,下片以“神前盟誓”与“泥落梁空”对比,道尽青春誓约成空、故人离散的落寞。全词将秋社祭祀的民俗场景与个人情思交织,语言细腻,借物候变迁暗喻情缘凋零。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当楼月半奁”,通过描写当楼的半缺之月照亮秋社的景色,抒发老妇内心的愁绪,借景来寄托对往昔的怀念与当下的落寞之情。虚实结合:上片“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写老妇现实中登楼远眺忆旧是实,下片“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写老妇睡后入梦回到青年时代与爱人盟誓等场景是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衰老孤独与往昔的青春美好进行对照,丰富了诗歌内涵,强化了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生查子·秋社》上片“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以物象隐喻时光消逝。“月半奁”以镜匣喻缺月,既写秋夜清冷月色,又暗指妆镜蒙尘、容颜老去的孤寂;“菱花”代指铜镜,引出对昔日购置妆镜的追忆。“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以白描勾画老妇形影,“背”字显其避人独伫之态,“残”字点出白发在风中零落,如风露侵蚀后的枯草,将迟暮之悲凝于凄清画面。下片“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借秋社旧俗写情缘成空。“鸡酒盟”追忆年少时于神前共誓的炽烈,“歌断”却道尽欢宴消散的冷寂,桂花余香犹在而人声已渺。“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以燕去巢空喻人事变迁,“泥落”写梁间燕泥剥落的实景,“空”字既指燕巢,更叹海誓山盟终成虚妄,末句“梦想”二字轻点,将青春欢语定格为遥不可及的幻影,今昔对照间哀婉尽显。
上一篇:宋·仇远《题画竹》
下一篇:宋·陆游《赠猫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