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已过黄梅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过后,连绵的黄梅雨就过去了,
# 黄梅:自注:一作“梅黄”。
"万里初来舶趠风":万里之外的舶趠风开始吹来。
"几处萦回度山曲":风在几处山坳里萦绕回旋,
"一时清驶满江东":一时间清新凉爽的风迅速吹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风吹落的树叶簌簌作响,比秋天的落叶还要早,
"唤醒昏昏嗜睡翁":它唤醒了昏昏欲睡的老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我想要像宋玉那样作一篇《风赋》,
"却嫌分别问雌雄":却又嫌弃他区分风的雌雄。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黄梅雨停后舶趠风乍起的景象,展现了风曲折而来、迅速布满江东的动态,借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其助力航运的欣喜,以及对百姓生活顺遂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白描:“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用简洁质朴的语言,直接描绘出黄梅雨停止,舶趠风从远方吹来的景象,不加雕琢却画面感十足。借景抒情:“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通过描写舶趠风在山间萦绕、迅速布满江东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风带来便利(利于航运等)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上一篇:宋·宋祁《溪上》
下一篇:宋·释宗杲《颂古六首(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