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zhōng
wén
yóu
gào
shāng
zhōu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guān
chū
shuí
zhī
gǎn
xiàng
qīng
shí
yuàn
wèi
bēi
wàn
shì
yōu
yōu
bēi
jiǔ
liú
nián
rǎn
rǎn
shuāng
céng
shì
rén
xián
wàng
yōu
jiā
yǒu
shī
wài
zhī
xīn
gèng
shuí
shì
mèng
hún
xiāng
cēn

译文

辞官不出有谁了解我的心意,在这清明时代,我竟敢抱怨位卑。世间万事悠悠,只能付与杯酒消解,岁月缓缓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双鬓。我曾直言进谏,却招致世人嫌恶,唯有《易经》可忘忧,家中还有良师指点。除此之外,知心者还能有谁?梦中寻觅,却只觉苦楚难言,参差不齐。

逐句剖析

"辞官不出意谁知":辞官不出有谁了解我的心意,

"敢向清时怨位卑":在这清明时代,我竟敢抱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世间万事悠悠,只能付与杯酒消解,

"流年冉冉入霜髭":岁月缓缓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双鬓。

"策曾忤世人嫌汝":我曾直言进谏,却招致世人嫌恶,

"易可忘忧家有师":唯有《易经》可忘忧,家中还有良师指点。

"此外知心更谁是":除此之外,知心者还能有谁?

"梦魂相觅苦参差":梦中寻觅,却只觉苦楚难言,参差不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其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苦闷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苏轼以“辞官不出意谁知”开篇,直抒胸臆,坦陈自己辞官不出的无奈与对位卑的不满。通过“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的感慨,展现其借酒消愁、感叹时光流逝的复杂心境。诗中“策曾忤世人嫌汝”一句,既是对自己直言进谏却遭人嫌恶的反思,也暗含对仕途险恶的清醒认识。结尾“梦魂相觅苦参差”则以梦境隐喻现实,表达对知音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全诗语言沉郁,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苏轼在仕途失意中的苦闷与无奈,也体现了其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此诗不仅是苏轼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北宋文人在政治倾轧中的普遍困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辞官不出意谁知”开篇直抒胸臆,坦陈辞官不出的无奈与对位卑的不满,情感真挚而强烈。借景抒情:“流年冉冉入霜髭”以“霜髭”暗喻时光流逝与人生衰老,借自然景象抒发对岁月无情、仕途失意的感慨。用典:“易可忘忧家有师”化用《易经》“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典故,表达虽仕途不顺但仍以学问自勉的坚韧心态。对比:“策曾忤世人嫌汝”将直言进谏的理想与遭人嫌恶的现实对比,揭示仕途险恶与文人困境。虚实结合:“梦魂相觅苦参差”将现实中的孤独与梦境中的追寻交织,虚实结合,深化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公溯《溪上》

下一篇:宋·史达祖《玉簟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