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不出意谁知":辞官不出有谁了解我的心意,
"敢向清时怨位卑":在这清明时代,我竟敢抱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世间万事悠悠,只能付与杯酒消解,
"流年冉冉入霜髭":岁月缓缓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双鬓。
"策曾忤世人嫌汝":我曾直言进谏,却招致世人嫌恶,
"易可忘忧家有师":唯有《易经》可忘忧,家中还有良师指点。
"此外知心更谁是":除此之外,知心者还能有谁?
"梦魂相觅苦参差":梦中寻觅,却只觉苦楚难言,参差不齐。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辞官不出意谁知”开篇直抒胸臆,坦陈辞官不出的无奈与对位卑的不满,情感真挚而强烈。借景抒情:“流年冉冉入霜髭”以“霜髭”暗喻时光流逝与人生衰老,借自然景象抒发对岁月无情、仕途失意的感慨。用典:“易可忘忧家有师”化用《易经》“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典故,表达虽仕途不顺但仍以学问自勉的坚韧心态。对比:“策曾忤世人嫌汝”将直言进谏的理想与遭人嫌恶的现实对比,揭示仕途险恶与文人困境。虚实结合:“梦魂相觅苦参差”将现实中的孤独与梦境中的追寻交织,虚实结合,深化情感表达。
上一篇:宋·晁公溯《溪上》
下一篇:宋·史达祖《玉簟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