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边州惯放狂":青年时在边城使性放狂,
# 边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州:一作“城”。
"骣骑蕃马射黄羊":常赤背骑着胡马射猎黄羊。
# 黄羊:一种野羊,腹部带黄色,故名,古代产于关右一带。,蕃马:西域地区。,骣骑:骑马时,马不加鞍辔。
"如今年老无筋力":到如今年纪老没了筋力,
"犹倚营门数雁行":只能靠着军营门来数雁行。
# 营门:军营之门。,犹:一作“独”。
"家本清河住五城":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
# 五城:地名。,清河:郡名,汉置,辖今河北省清河、枣强及山东省清平、高唐、临清、武城等县。
"须凭弓箭得功名":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
# 功名:功业和名声。,得:一作“觅”。,弓箭:这里指代箭法、武艺。
"等闲飞鞚秋原上":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
# 秋原:秋日的原野。,飞鞚:飞驰。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独向寒云试射声":独自朝着寒云弯弓射箭。
"弓背霞明剑照霜":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在凛冽的秋风中,驰马飞出了咸阳。
# 咸阳:秦的都城,这里指唐代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地":在没有收河湟之地以前,
# 河湟地:指河西、陇右之地。河,湟水;河湟,指湟水流域及湟水注入黄河一带地方,这里指河西、陇右一带,这一带,当时被吐蕃侵占。
"不拟回头望故乡":不会回头望故乡。
# 拟:打算。
"霜满中庭月满楼":庭院里霜华满地,月亮已爬上小楼,
# 中庭:一作“庭中”。,霜:一作“雪”。
"金樽玉柱对清秋":倚着玉柱畅饮,欣赏那深秋景色。
# 玉柱:石柱的美称。,金樽:酒杯的美称。
"当年称意须行乐":当年称意时,就应该及时行乐吧,
"不到天明不肯休":开怀畅饮不到天明,不肯罢休啊。
# 不:一作“未”。
唐代散文家、诗人
令狐楚(766~837),唐代散文家、诗人。字殼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自幼聪敏博学,5岁能为辞章。贞元进士,曾在多个藩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多职,还曾为相,又因亲吏脏污事发被贬,辗转多地任职,所至皆有善政。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谥文。令狐楚尤善四六骈文,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著有《漆奁集》130卷、《梁苑文类》3卷、《表奏集》10卷,均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边塞咏怀诗。四首作品通过描写不同人生阶段的视角,展现了唐代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岁月沧桑与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少小边州惯放狂”与“如今年老无筋力”形成强烈对比,“骣骑蕃马射黄羊”的恣意与“倚营门数雁行”的落寞,展现青春豪迈与暮年寂寥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渲染:“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通过“霜满”“月满”“清秋”三个意象的叠加,渲染出秋夜庭院的清冷、孤寂氛围。霜色覆盖庭院,月光笼罩楼阁,秋意浸透天地——这种萧瑟的环境描写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为后文“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的豪情形成强烈反衬。以“冷”景渲染“热”情,更突出少年对青春“称意”时光的珍视与追忆。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己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越是这样,越是怀念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弓法与筋力。这里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漓尽致。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第二首诗中,诗人先介绍自己的籍贯。在第一句诗中,七个字就有四个字是地名,诗人又把本属于一个词组的“本”与“住”分开,使之与地名互相配搭,安排巧妙。第二句写博取功名需要箭法纯熟,武艺高强,而自己现在已经博取了功名,那自然是箭法纯熟、武艺精湛了。这种写法比直说自己箭法纯熟、武艺高强更为佳妙。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驰马、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飞鞚秋原”本来是很壮烈的,而诗人却说是“等闲”事,这说明这种生活的频繁,又点出诗人气概的豪迈。最后一句的“独”字与“试”字颇为风趣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群,气度恢弘。一个“声”字说明诗人放的是响箭,又使这首小诗增添了音响色彩。诗从多方面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形象突出,语言优美。第三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湟之地没有收复,自己就不会回头看故乡一眼。这比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更平添了一份豪壮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朝霞、秋风,走马等意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第四首诗看似与前三首无关,实际上,此首与前三首构成不可分的整体,此首诗是作者年老时饮酒回忆过往之作。第一句先点明环境:这是一个下霜的清晨,月亮已经过了小楼。这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唐代,以清晨入诗者寥寥无几,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写清晨是非常新颖的。然后写作者倚着柱子,观赏深秋景色,这里就照应了前面,只有深秋才下了霜。后两句述怀,过去的得意和快乐早就过去,诗人只能饮酒直到天明不醉不休了。
# 此以老少对照说,自然感慨。“数雁行”,思南也。
近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气格好,落句更有气象。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上一篇:唐·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下一篇:唐·吴融《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