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卷雌蜺挂西楼":望弯弯淡虹,像是挂在小西楼上似的,
# 雌蜺:副虹,双虹中色彩浅淡的虹。南朝宋沈约《郊居赋》:“驾雌霓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蜺:一作霓。,连卷:长而弯曲的样子。
"逐雨追晴意未休":鹁鸠因彩虹出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
# 逐雨追晴:虹现可以预测晴雨。民谚:“东虹晴,西虹雨。”宋陆佃《埤雅·释鸟》:“鹁鸠灰色无绣颈,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者是也。”这句是说鹁鸠因虹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
"安得万妆相向舞":怎样才能求得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
# 万妆相向舞:无数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万:泛言其多。
"酒酣聊把作缠头":我喝酒正香,把彩虹作锦帛赏给她们。
# 缠头:指赠与歌舞者之锦帛或财物。《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此句奇想妙喻,欲以虹霓作锦帛赏歌女。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日三首(其三)》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秋日傍晚,一条弯曲的彩虹挂在西楼之上,仿佛在追逐着雨后初晴的景象,那意兴似乎永不停歇。诗人由眼前的美景突发奇想,希望能有千万美女在这美景中翩翩起舞,而自己在酒意微醺之时,愿把这彩虹当作赏给她们的缠头。这首诗营造出一种奇幻而浪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日奇妙景色的喜爱,以及沉醉其中、肆意洒脱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连卷雌蜺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将彩虹拟人化,赋予其“逐雨追晴”的行为和“意未休”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彩虹在雨后天空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追逐着雨过天晴的动态感,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情趣。想象:“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诗人突发奇想,想象出有千万个盛装的美女相向而舞,自己在酒酣之际把彩虹当作缠头赏给她们,这种奇特的想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也表达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极度喜爱和沉醉其中的洒脱心境。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连卷雌蜺挂西楼”,描绘出雨歇天晴后,一道蜿蜒卷曲的彩虹高悬于西楼之上的画面。这彩虹犹如一条灵动的彩带,在澄澈的天幕背景下,以西楼为依托,呈现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景致,宛如一幅天然的绚丽画卷,尽显秋日雨后天空的独特魅力。次句“逐雨追晴意未休”,堪称神来之笔。“逐”与“追”两个动词,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将原本静态的彩虹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与情感。彩虹好似一个活泼好动的精灵,不舍地追逐着刚刚离去的雨云,又急切地追寻着放晴的天空,其灵动之态跃然纸上,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感与活力。面对如此迷人的景象,诗人灵感泉涌,在末两句“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中,展开了奇幻的想象。诗人沉浸在美景里,不禁设想,倘若能有千万身着华服的女子相对而舞,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场景。在酒意微醺之时,诗人甚至打算把天边这道绚丽的彩虹剪下,当作给舞者们的赏赐。“缠头”在古代本是舞女头饰,后演变为对歌舞者的馈赠。诗人这一异想天开的念头,虽难以成真,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沉醉于美景的欢快心境。
4. 作品点评
《秋日三首(其三)》以独特笔触,将雨后彩虹高悬西楼的绚丽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中“逐”“追”二字巧用拟人,赋予彩虹鲜活生命力,使画面满是动感活力。而“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这一想象堪称神来之笔,诗人沉醉美景,竟想邀万千华服女子共舞,以彩虹作赏赐,语气豪放不羁,充分展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尽显其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独特感悟。
# 晋宋间,沃州山帛道猷诗曰:“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后秦少游诗云:“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僧道潜号参寥,有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其源乃出于道猷而更加锻炼,亦可谓善夺胎者也。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 《艺苑雌黄》云:“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于理方善。”石敏若《咏雪》诗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之语,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邪?虽豪,觉畔理。如秦少游《秋日》绝句:“连卷雌霓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语豪而且工。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
# (少游)别有《秋日》绝句三首“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谓虹霓。皆极怪丽。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
上一篇:宋·释行海《溪上》
下一篇: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