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nián
shí
shàng
wén
mǎi
qiè
shù
líng
zuō
shī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jǐn
xiān
shēng
xiào
kuáng
jiǔ
chǐ
bìn
méi
cāng
shī
rén
lǎo
yīng
yīng
zài
gōng
guī
lái
yàn
yàn
máng
zhù
xià
xiàng
jūn
yóu
yǒu
chǐ
齿
jiāng
nán
shǐ
cháng
píng
shēng
miù
zuò
ān
chāng
lüè
qiǎn
péng
xuān
dào
hòu
táng

译文

南邻的这位老先生,常常笑自己是一个狂生,你们莫要欺负这个眉毛、鬓发都苍白的——“九尺”的老人。作为诗人的他,如今已经老去。可是他一生的风流韵事,会和《莺莺传》一样万古流芳,将来在他的身后,也会有一名像关盼盼那样的痴情女子,为他守节、为他奔忙。他比汉代的丞相张苍要好,因为他现在还有牙齿,八十老翁娶十八少女,大家应该“司空见惯”了吧。这个老人家,什么地方都好。可惜我懂他,他却不懂我。他就像那个汉代的安昌侯,只肯和我谈一些正经无趣的经书,却把别的徒弟引进了“后堂”。

逐句剖析

"锦里先生自笑狂":南邻的这位老先生,常常笑自己是一个狂生,

"莫欺九尺鬓眉苍":你们莫要欺负这个眉毛、鬓发都苍白的——“九尺”的老人。

# 苍:灰白色。,鬓:靠近耳边的头发。,九尺:言身高。

"诗人老去莺莺在":作为诗人的他,如今已经老去。可是他一生的风流韵事,会和《莺莺传》一样万古流芳,

"公子归来燕燕忙":将来在他的身后,也会有一名像关盼盼那样的痴情女子,为他守节、为他奔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他比汉代的丞相张苍要好,因为他现在还有牙齿,

"江南刺史已无肠":八十老翁娶十八少女,大家应该“司空见惯”了吧。

"平生谬作安昌客":这个老人家,什么地方都好。可惜我懂他,他却不懂我。他就像那个汉代的安昌侯,只肯和我谈一些正经无趣的经书,

# 谬:错误,谬误。

"略遣彭宣到后堂":却把别的徒弟引进了“后堂”。

# 彭宣:苏轼自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了张子野(张先)年老仍买妾的趣事,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调侃与豁达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张子野年老风流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调侃与赞赏。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大量与“张”姓相关的典故,如“莺莺”“燕燕”“柱下相君”“江南刺史”等,使诗歌充满了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由苏轼创作于熙宁六年(1073)末。当时,张子野作为著名词人,著有《安陆集》,其词收录于《全宋词》,且诗也写得不错,只是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述古即陈襄,比苏轼年长,是位诗人,有《古灵先生集》,时任杭州太守。张先在八十五岁高龄时买妾,如此老而风流之事,自然成为人们的谈资,也构成了绝佳的作诗题材。陈襄便让苏轼就此事写诗,于是苏轼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借张先老年纳妾之事,展现了苏轼的幽默与才情。最典型地写出了诗中“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的调侃与祝福。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如“九尺鬓眉苍”出自杜甫《洗兵马》中对张镐的描述;“莺莺”出自元稹《莺莺传》;“燕燕”涉及唐朝诗人张祜的妾以及《汉书・外戚传》中的相关故事;“柱下相君”指汉代张苍;“江南刺史”指唐江州刺史张又新;“安昌客”以汉代张禹比张先等。通过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含蓄地表达了对张子野年高买妾这一事件的看法。借代:以“莺莺”“燕燕”借代张子野所买之妾,以具体的人物形象来指代,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以幽默的笔调开篇。“锦里先生”原本指唐代的隐士,这里借指张子野,说他自我调侃自己老来还如此狂放。“莫欺九尺鬓眉苍”则强调不要因为张子野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就轻视他。这句诗塑造出张子野虽年迈但依然有着狂放不羁性格的形象,同时也引起读者对这位老者不寻常举动(年八十五买妾)的好奇。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莺莺”让人联想到爱情故事里的佳人,这里暗指张子野新纳的妾室;“燕燕”也是美丽女子的象征。此联意思是即便张子野年岁已高,但身边依然有年轻美貌的女子相伴。诗人巧妙地通过这两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典故,既点出了张子野买妾这一事件,又营造出一种风流韵事的氛围,同时也带着一丝对张子野老当益壮的戏谑。颈联继续用典。“柱下相君”指老子,传说老子长寿且牙齿坚固;“江南刺史”可能暗指一些多情而哀伤的文人。此联将长寿且有活力的形象与因情而伤的形象进行对比,一方面暗示张子野像老子一样虽老却有精力,另一方面又调侃他的多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尾联“安昌客”和“彭宣”是西汉的人物,这里苏轼自比安昌客,以一种诙谐的口吻说自己错误地充当了张子野的宾客,还得以见到张子野让新妾出来相见这样的场景。尾联在自嘲中结束全诗,进一步强化了诗歌幽默风趣的风格,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对张子野此番行为的复杂态度,有调侃,也有对人生百态的一种玩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表元《梦觉》

下一篇:宋·柳永《木兰花令·仙吕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