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庵菖蒲港":齐庵的菖蒲港一带,
# 齐庵菖蒲港:一作“灵山齐菴菖蒲港”。灵山:《广信府志》:“灵山在府城西北七十里上饶县境内,信之镇山也。高千有馀丈,绵亘百馀里。” 齐菴:据《沁园春·灵山齐菴赋》词“吾庐”句,知齐菴乃稼轩于灵山所造居室,而偃湖与菖蒲港亦必在灵山之下。
"皆长松茂林":到处是高大的松树、茂密的树林,
"独野梅花一株":唯有一株野梅花,
# 野梅花:广信书院本作“野樱花”。
"山上盛开":生长在山上,盛开时鲜艳夺目,
"照映可爱":与周围景色相互映照,十分可爱。
"不数日":没过几天,
"风雨摧败殆尽":一场风雨过后,野梅几乎被摧残殆尽。
"意有感":我对此情此景心有所感,
"因效介庵体为赋":于是效仿赵介庵的词体创作了这首词,
# 介庵:即赵彦端。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十一·直宝文阁赵公墓志铭》:“吾友赵德庄,……德庄讳彦端,德庄其字也。于宣祖皇帝为八世孙。曾祖讳叔邯,赠广德军节度,使封淮阳侯。祖讳泽之,赠右朝奉郎。考讳公旦,终左朝奉郎,知建昌军南城县,赠左中大夫。妣某氏赠令人。德庄年十七应进士举,南城亦锁其厅试进士,父子俱为国子监第一,遂同登绍兴八年礼部第。主临安府钱塘县簿,公卿贵人争识之。声名籍甚。……除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以小疾得主管台州崇道观。馀干号佳山水,所居最胜。日与宾客觞咏自怡,好事者以为有旷达之风。德庄在朝时,每欲用为文字之职,讫不得用。闻其诗词一出,人嗜之,往往如啖羙味。……与人交坦然,不事畦畛。其为县务,宽其民。其为郡务,假其属邑。其为部使者,则郡之细故亦不问
"且以菖蒲绿名之":并且用“菖蒲绿”为词命名。
# 且以菖蒲绿名之:宋·赵彦端《看花回》词:“看波面垂杨蘸绿。”
"丙辰岁三月三日也":丙辰年三月三日作。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下千林繁花太过俗艳。
"山上一枝看不足":山上一枝野梅却百看不厌。
"春风正在此花边":春风正萦绕在这花枝旁,
"菖蒲自蘸清溪绿":菖蒲蘸着清溪,绿影摇曳。
"与花同草木":野梅与草木同生共长。
"问谁风雨瓢零速":问谁像它这般风雨中飘零迅疾。
"莫怨歌":莫要哀怨悲歌,
# 莫怨歌:一作莫悲歌。
"夜深岩下":夜深时岩下声响,
# 夜深岩下:“夜深”二句:变用晋·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五》诗:“白云宿檐端。”
"惊动白云宿":恐会惊动白云的栖宿之地。
"病怯残年频自卜":体弱多病畏惧残年,频频自占凶吉。
"老爱遗编难细读":老来偏爱古籍遗编,却难细细读毕。
# 遗编:一作遗篇。谓赵彦端之《介菴集》。介菴卒于淳熙二年(西元一一七五年),至庆元二年丙辰(西元一一九六年)已二十一年矣。
"苦无妙手画於菟":恨无妙手绘出威猛的老虎,
# 苦无妙手画於菟:“苦无”二句:《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此承上阕“老爱遗篇”句而言,自谓效介菴不得。
"人间雕刻真成鹄":人间雕刻终成鹄鸟,失却本意。
"梦中人似玉":梦中的人儿肌肤似玉。
# 人似玉:宋·赵彦端《虞美人·刘帅生日》词:“起舞人如玉。”
"觉来更忆腰如束":醒来更忆起她纤细如束的腰肢。
# 腰如束: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唐·温庭筠《苏小小歌》:“天宫女儿腰如束。”宋·赵彦端《秦楼月·咏睡香》词:“酒愁花暗,沈腰如束。烦君剩与阳春曲。为君细拂衾罗馥。衾罗馥。一春幽梦,与君相续。”
"许多愁":心中纵有许多愁绪,
"问君有酒":试问君若有酒,
# 问君有酒:“问君”二句:此用谢安与王羲之“中年伤于哀乐”,“正赖丝竹陶”写语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何不日丝竹":为何不每日听丝竹解颐。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词中描绘了山上一枝野梅花的照映可爱之态,表达了对赵介庵及野梅花遭际的哀悼与惋惜,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美衬丑,“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将山下千林繁花贬为“太俗”,反衬山上独株野梅的超凡脱俗。山下花多却庸常,山上一枝却令人“看不足”,突出野梅孤高品格,展现作者重雅轻俗的审美。借景抒情:“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借夜深岩下白云栖息之景,劝人莫为野梅凋零悲叹,抒发自己超脱物外、追求宁静的心境,将情感融入静谧的山林之景中。
3. 分段赏析
上片:“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两句,词人以对比手法开篇,将山下繁花似锦的寻常景象贬为“太俗”,转而盛赞山上独株野梅的超凡脱俗,“看不足”三字凸显其对野梅的痴迷。这种以多衬少、以俗显雅的写法,既展现出野梅孤高的品格,也透露出作者重雅轻俗的审美取向。“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紧承上文,道出野梅惹人青睐的缘由。词人将春风赋予情感,让其专宠野梅,暗喻野梅占尽春光;而溪边菖蒲虽青翠欲滴,却只能自顾自地倒映水中,难以与野梅争艳,进一步烘托出野梅的独特魅力。“与花同草木。问谁风雨飘零速”笔锋一转,叹惋野梅的命运。词人指出野梅虽高洁,却也同寻常草木一般,难以抵御风雨侵袭,且衰败更为迅速,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以劝慰之语作结。词人劝阻为野梅命运而悲叹的歌声,担心惊扰岩下白云的静谧栖息,既体现出对山林宁静的珍视,也暗示着超脱于物哀之外的旷达心境。下片:“病怯残年频自卜。老爱遗编难细读”直抒胸臆,词人感慨自己暮年多病,常暗自揣测命运,因心绪不佳,即便喜爱赵介庵的遗作,也难以静心研读领会其精髓,流露出岁月催人的无奈与对友人作品的珍视。“苦无妙手画于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活用马援《诫兄子书》中“刻鹄类鹜”“画虎类狗”的典故,词人自谦效仿“介庵体”作词,虽难达神似境界,但至少形似。实则委婉表达对自身创作的自信,暗含对赵介庵词风的含蓄评判,认为其清雅有余而沉雄不足。“梦中人似玉。觉来更忆腰如束”借梦境追忆赵介庵,以“人似玉”“腰如束”的美好形象,勾勒出友人温润如玉、潇洒不凡的气质,展现出对友人的倾慕与怀念之情。“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以诘问收尾,词人劝诫自己与友人,既然忧愁难消,何不借酒作乐、聆听丝竹,在享乐中排遣愁绪。表面是劝人及时行乐,实则暗藏对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深沉悲叹。
上一篇:宋·魏野《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