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zhuāng
màn
·
·
shàng
qīng
míng
yóu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liú
shuǐ
chén
yàn
yáng
jiǔ
huà
yóu
qíng
xiào
niān
fāng
cǎo
zhī
míng
zhà
líng
duàn
qiáo
西
chuí
yáng
màn
zǒng
jiě
jiāng
chūn
zhù
yàn
guī
lái
wèn
cǎi
shéng
xiān
shǒu
jīn
huān
méng
jiàn
liú
guāng
yòu
chèn
hán
shí
kān
shuāi
bìn
zhuó
fēi
huā
bàng
绿
yīn
lěng
yān
shēn
shù
xuán
xiù
qián
liú
láng
céng
zuì
shāng
xīn
piàn
shān

译文

流水似酒曲粗浑,艳阳如葡萄酒一般色泽鲜艳,乘坐着画船在湖中漫游,眼如雾里看花,情亦迷像不清。含笑从水面拈起一根无名的芳草,忽然踏着清波、从断桥西头漂渡。千万条杨柳舞动着腰肢。都不知如何、把春光系住。试问那归来的春燕,纤手上系戴着彩绳的人,如今她在何处?慨叹盟约已误。时光如箭飞逝,又一个寒食节悄然离去。年龄已大,斑白的两鬓哪里能堪飞花沾著,小船临近绿荫、只觉幽树阴阴、冷烟渺渺。玄都观咏桃的诗句。记得昔日、刘郎已赋。最令人伤心断魂的是清明时节、又是一片孤山身处烟雨迷蒙之中。

逐句剖析

"流水曲尘":流水似酒曲粗浑,

# 曲尘:一作麴尘,酒曲所生的细菌,色微黄如尘,因称淡黄色为曲尘。此喻水之淡绿色。

"艳阳酷酒":艳阳如葡萄酒一般色泽鲜艳,

# 酷酒:未滤之酒。酷,一本作“醅”,一本作“酤”。

"画舸游情如雾":乘坐着画船在湖中漫游,眼如雾里看花,情亦迷像不清。

"笑拈芳草不知名":含笑从水面拈起一根无名的芳草,

# 拈芳草:即春日斗草游戏。古时妇女习惯在寒食、清明时进行的一种游戏,大致是以采集之草品种多少、优劣或其他方式定胜负。

"乍凌波、":忽然踏着清波、

# 乍:一本无此字,一本此处缺字。

"断桥西堍":从断桥西头漂渡。

# 堍:桥两边接近平地的倾斜之处。,断桥:在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因孤山之路,至桥头而断,因此至唐后均称断桥。“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

"垂杨漫舞":千万条杨柳舞动着腰肢。

"总不解、":都不知如何、

"将春系住":把春光系住。

"燕归来":试问那归来的春燕,

"问彩绳纤手":纤手上系戴着彩绳的人,

# 彩绳纤手:指所爱女子。旧俗五月五日以彩绳系臂,借以辟兵与鬼。此代指所思之女子。彩绳,代指秋千。

"如今何许":如今她在何处?

"欢盟误":慨叹盟约已误。

"一箭流光":时光如箭飞逝,

# 一箭:形容快速消失。

"又趁寒食去":又一个寒食节悄然离去。

# 寒食:即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不堪衰鬓著飞花":年龄已大,斑白的两鬓哪里能堪飞花沾著,

# 飞花:出自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傍绿阴、":小船临近绿荫、

"冷烟深树":只觉幽树阴阴、冷烟渺渺。

# 冷烟:寒食节时禁火,故曰“冷烟”。

"玄都秀句":玄都观咏桃的诗句。

# 玄都秀句:引用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记前度、":记得昔日、

"刘郎曾赋":刘郎已赋。

"最伤心、":最令人伤心断魂的是清明时节、

"一片孤山细雨":又是一片孤山身处烟雨迷蒙之中。

# 孤山:在杭州西湖北部孤峰耸立,秀丽清幽。北宋隐士林逋隐居地,林在此种梅养鹤。诗文中咏到隐居、咏梅鹤常用此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自谱曲调的词作。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他带着醉意游览西湖的所见所闻,下片则借眼前景色抒发内心的感伤。词中通过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写,并巧妙化用历史典故,将春日游湖时涌动的哀愁情绪展现得深刻而动人。整篇作品把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意境含蓄深远,情感表达厚重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确切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据词学大家夏承焘考证:吴文英词集中以春秋季节为背景、苏州杭州为地理坐标的怀旧之作具有特殊指向——秋日苏州词多追忆离去的侍妾,春日杭州词则悼念亡故的爱侣,《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正属后者。该词系词人自创曲调,于清明时节重游西湖时触景生情,将眼前湖光山色与对已故杭州爱妾的追思交织成篇,字里行间浸透着物是人非的哀婉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即景怀人词。这首词通过清明泛舟西湖时的春日景物描写,抒发了词人重游故地时对亡故爱妾的刻骨思念,并在寒食流光、衰鬓飞花的今昔对比中,透露出欢盟成空、人生孤寂的深沉哀伤。

2. 写作手法

拟人:“垂杨漫舞。总不解、将春系住”赋予垂杨以人的特性,埋怨其徒然舞动却无法留住春天,实则借春逝暗喻亡姬离去之无奈。用典:“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此处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两次游玄都观并赋诗的典故。刘禹锡曾因诗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讽刺权贵,被贬谪多年,后作《再游玄都观》感叹“桃花净尽菜花开”。吴文英借此典故,既暗示自己与刘禹锡相似的故地重游经历(曾与亡妾共游西湖),又以“桃花凋零”隐喻美好人事的消逝,暗含悼亡之痛与人生沧桑。化用:“流水曲尘”化用杨巨源《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以“曲尘”(酒曲微黄色)代指春水淡绿,借用前人诗句的色彩意象,使描写更凝练。“情如雾”化用杜甫《小寒食舟上作》“老年花似雾中看”诗意,杜甫原句通过“雾中看花”的双关,既写年老眼花之态,又隐晦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此处暗写词人暮年重游西湖时,视线与心境皆如雾里观花般朦胧难辨。“笑拈芳草不知名”借用《楚辞·招隐士》中“春草茂盛却盼不回远游之人”的意境,表面写春日随手摘草的闲趣,暗里藏着对往日欢乐(如与亡妾同游)的眷恋难舍。楚辞原句以春草疯长比喻思念绵延,这里反用其意:看似乐在当下,实则暗含“美景犹在、旧人已逝”的怅然。触景生情:“垂杨漫舞。总不解、将春系住”句,见湖堤垂杨随风漫舞之景,突发“埋怨”,赋予垂杨以人的情感,借垂杨不懂系住春光,暗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将对故人的思念融入对景物的拟人化责问。设问:“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表面是写燕子询问,实则是词人明知杭姬已逝,却仍忍不住追寻其踪迹的内心独白。通过设问句式,将深沉的思念与悲痛以疑问的形式轻轻抛出,更显哀婉动人,引发读者共鸣。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流水曲尘”三句描绘西湖春游:“曲尘”出自杨巨源《折杨柳诗》,原指柳色如酒曲,此处喻春水。湖水泛着淡绿波纹,艳阳似新酿葡萄酒般浓烈,词人乘彩船漫游,心境却如雾中看花般迷蒙。这“情如雾”暗含双重意味:既借用杜甫《小寒食舟上作》“老年花似雾中看”写自己年老眼花,又暗示重游故地时对往事的记忆已模糊不清。“笑拈芳草不知名”二句,由眼前醉态转入回忆:当年与杭州爱妾同游,乘舟穿行碧波,忽至断桥西岸,笑摘野草却不识其名,看似乐而忘返,实则暗藏“美景依旧、斯人已逝”的悲凉。“垂杨漫舞”两句表面写景,实为抒情:清明时节杨柳随风舞动,词人却埋怨它“不懂留住春天”。古人折柳寄别离,此处却怨杨柳留不住春光,实则是痛惜逝去的爱情与年华。结尾“燕归来”三句借燕设问:燕子归来寻觅旧巢,词人却问当年为爱妾系秋千的彩绳如今何在?明知伊人已逝仍痴心追问,以燕子“不知人事改”反衬自己“难忘旧情”,将悼亡之痛推向极致。下片情感层层递进,以“欢盟误”的直白哀叹开篇,点破昔日誓约已成空。随后分别从时间流逝、场景转换、自身变化三个层面深化哀愁:“一箭流光”将飞逝的时光比作离弦之箭,转眼又到寒食扫墓时节。此时距词人与杭州爱姬的生死离别已逾十年,“流光”二字暗藏物是人非的沧桑。“不堪衰鬓著飞花”看似写暮春飞花沾上白发,实则暗含双重隐喻:“飞花”既指自然落英,又喻指词人斑驳鬓发。衰颓之态与春末凋零之景交织,更显凄凉。“绿阴冷烟”与上片的“艳阳画舸”形成强烈对比——春光褪去后,唯余幽暗树影与寒食禁火的冷雾,场景的阴郁烘托出心境孤寂。“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借刘禹锡两游玄都观赋诗的旧事,原诗以桃花盛衰喻权贵起落,此处将“玄都桃花”改写为悼亡意象——昔日与杭州爱妾赏花之约,已成“桃花落尽人亦逝”的生死永隔,典故的悲慨底色让哀思更具历史厚重感。结尾“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以景作结:雨中孤山本是西湖胜景,此刻却浸透冷雨,恰似词人泪眼模糊中所见的世界。一个“最”字不加掩饰地倾泻悲痛,将全词积蓄的哀伤推向顶点。

4. 作品点评

这首自创词曲以悼念哀思为核心,在音韵设计上颇具匠心。全词采用低沉声调的仄韵贯穿,上下片分别以五仄韵、六仄韵的密集押韵形成情感压迫感。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在韵脚处理上灵活运用不同声调——如去声韵的树、赋、雾与上声韵的舞、许交替出现,通过声调起伏强化情感的哽咽顿挫感。这种押韵技法既符合词体“上不类诗,下不堕曲”的独特韵格(见陈匪石《声执》评述),又突破了单一声调的束缚。语言层面虽善用华丽词藻与典故,却也夹杂“堍”(桥头土阶)这类贴近生活的口语词汇,形成雅俗交融的特殊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因清明游湖而忆去姬之作。一韵,流水之绿如麴尘之翠,春日之艳如酒之红,游船之多又如烟雾之纷集。二韵,‘拈草'指姬言,是回想芳踪,凌上拟补步字,以便读。‘堍’字书无此字,惟现行之辞典有之,注曰俗字桥畔也,读如兔。兔不止谐声亦兼会意,兔缺唇,桥孔似之。今江浙尚沿此名称。三、四韵,"春即比姬。春之不留,归咎于舞杨之不系,语妙。五韵,姬之行踪又向燕探问,更妙。六韵承上亦贵其寒盟意。七韵,说到今日清明。八韵说到游。九韵花飞尚能著鬓,人去独不复归,令我独傍绿阴领略冷烟趣味,悲何如也。十韵融情于景,仍切湖上。”

清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 开头三句写游情,用“如雾”喻之,颇有韵味。接下来是写游湖之乐,突出一个“笑”字。片末因眼前之燕,而思及当日系绳之纤手,都是时空交错的灵幻之笔。换头用一“误”字,感情又有转折:慨叹盟约已误,流光似箭。下面写“不堪衰鬓”,寓身世凄寒之感。“玄都”二句。应“游情如雾”句。词末以“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作结,情景双融,意味深远。此词从“笑”到“伤心”,感情之间的跨度很大。时空交错也较显明。习惯于欣赏柳永式的铺叙和转折的读者,往往很难适应这种跳跃性的结构。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潘裕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 此词的感情容量较大,词人用“如雾”二字喻之,诚然如此。初有游湖之乐意,继生伤春念人之情,又有身世凄寒之感,感情之间既有转折,又有层进,其跳跃性和不确定性的情感特质,增强了词的意象的象征性和能指内涵,从“笑”到“伤心”之间,感情的跨度很大,而词人却表现得有条不紊。

中国韵文学会原常务理事刘扬忠《唐宋词精华分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下一篇: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