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 绝:无,没有。
"万径人踪灭":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 人踪:人的脚印。,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孤舟蓑笠翁":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
#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孤:孤零零。
"独钓寒江雪":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 独:独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渔翁江边垂钓的五言绝句,诗中选取千山皆白、万径无人的荒凉景象,生动再现山野的酷寒与大雪纷飞的凛冽;随后,刻画出一位孤舟独钓于寒江之上的渔翁形象,以此寄托诗人在历经逆境后的不屈精神与内心的深切孤独。
2. 写作手法
化动为静: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说,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前两句给后两句作铺垫,将最为普遍且常见的动态瞬间转变为极端的寂静与绝对的沉默,营造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景象,实现了由动至静的转化。夸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山上的鸟儿飞翔,路上的行人足迹,本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寻常且普遍的场景。然而,诗人巧妙地将其置于“千山”与“万径”的广阔背景之下,并分别以“绝”与“灭”字点睛,这一处理,瞬间将那些最平凡、最普通的动态转化为极端的静谧与彻底的沉寂,创造出一种非凡而独特的景象。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广袤无垠的自然画卷,其中飞鸟绝迹于重峦叠嶂之间,人迹消逝于万千路径之上,将日常中的生机勃勃骤然转换为极端的宁静与空旷,营造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意境。这两句诗如同精心铺设的序曲,为接下来的画面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细腻的笔触,将镜头缓缓拉近至江面一隅,展现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一叶扁舟悠然漂浮于银装素裹的江面,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端坐其上,独自一人,在刺骨的寒冷中悠然垂钓,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与寒冷都与他无关。此情此景,不仅是一幅高度凝练与概括的视觉艺术,更是一个鲜活而独立的形象塑造,渔翁的孤独与坚韧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江雪》乃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勾勒出一幅静谧江乡雪景画卷。诗中,山峦皆被白雪覆盖,道路尽是一片银白,飞鸟无踪,人迹罕至,远近景致交织出苍茫与孤冷的意境,情感凄清而深邃。渔翁的形象经过精心雕琢,清晰鲜明,跃然纸上,成为全诗焦点。此诗采用入声韵,音韵紧凑,余韵悠长。自古以来,众多诗人对《江雪》赞不绝口,无数丹青高手亦以此为灵感,创作出诸多动人心魄的江天雪景画作。
# 柳子厚云:“千山鸟飞绝……”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
宋苏轼《东坡题跋》
# 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郑谷雪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堂中语也,如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信有格也哉,作诗者当以此为标准。
宋王直方《归叟诗话》
# 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
明高棅《唐诗品汇》引刘辰翁
# 绝唱,雪景如在目前。
明顾璘《批点唐诗正声》
# 好雪景,句句妙(末句下)。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明胡应麟《诗薮》
# 余谓此诗乃子厚在贬时所作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为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余岂效此翁者哉!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柳州气骨迟重,故摹陶、韦不落浮佻。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前二句不沾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阮亭论前人雪诗,于此诗尚有遗憾,甚矣诗之难也。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
#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自一片,故奇。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绝,阮亭最所心赏,然不免气味凡近。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一绝,笔意生峭,远胜祖咏之平,而阮翁反有微词,谓未免近俗。殆以人口熟诵而生厌心,非公论也。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
# 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独何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
清王尧衡《古唐诗合解》
# 此等作真是诗中有画,不必更作“寒江独钓图”也?“干”"万"“孤““独”,两两对说,亦妙?
清黄生《唐诗摘抄》卷二
# 此诗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
近代古典文学家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七古《渔翁》,亦极褒美,岂子厚无聊之极,托此自高欤?
明唐汝询《唐诗解》
# 诗中有画,“千”“万”“孤”“独”,两两对说亦妙。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
# 清峭已绝,王阮亭尚书独贬此诗,何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入画(“独钓”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门人苏养吾曰:“雪诗何语为佳?”予曰:“王右丞“‘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语最浑然;老杜‘暗度南楼月,寒生北渚云’次‘之;他如‘独钓寒江雪’,……亦善于语言者。”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志和《渔父词》所未道之境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下一篇:唐·李商隐《夜雨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