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初开犹半卷":荷叶刚刚舒展开的时候还半卷着。
"荷花欲折须微绽":荷花正要开放却还微微含着苞。
# 须:一作犹。,折:一作拆。开放。
"此叶此花真可羡":这荷叶和荷花真是可爱啊。
# 可羡:可爱。
"秋水畔":在秋天的水边。
"青凉伞映红妆面":青色的凉伞(荷叶)映衬着红妆的面容(荷花)。
# 红妆面:喻荷花。,青凉伞:喻荷叶。
"美酒一杯留客宴":摆上一杯美酒设筵为客人饯行,
"拈花摘叶情无限":随手拈着花、采摘着叶子,心中有着无限的情思。
"争奈世人多聚散":怎奈世上的人总是聚了又散。
# 争奈:怎奈。
"频祝愿":我反复真诚地祝愿。
# 频:反复、多。
"如花似叶长相见":亲朋好友能像这花儿和叶子一样长久相伴,时时相见。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融合咏物与抒情的词。词中借荷叶初展、荷花将绽之景,描绘出秋水畔荷景的秀丽;又借宴饮饯别场景,感慨世人聚散,表达出渴望亲友常相聚、不分离的美好期许。
2. 写作手法
比喻:“青凉伞映红妆面”,把荷叶比作青凉伞,把荷花比作红妆面,形象地描绘出荷叶与荷花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反复:词中“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如花似叶长相见”等句,“叶”“花”等意象多次重复出现,构成反复咏叹的效果,强调了词人对荷叶荷花的关注与喜爱,也使词作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增添了抒情的感染力。首尾呼应:词的上阕结尾“青凉伞映红妆面”描绘了荷叶荷花相互映衬的画面;下阕结尾“如花似叶长相见”,词人希望人们能像花叶一样长相厮守。这两处描写,都涉及“花”与“叶”的意象,首尾呼应,使词作在结构上更加严谨。
3. 分段赏析
上片,“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折须微绽”,开篇细致地描绘出荷叶初展、似开似合,荷花含苞欲放、欲开还闭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同时“半卷”“微绽”又使整体呈现出和谐圆融的状态。“此叶此花真可羡”,直接表达出词人对荷叶荷花的喜爱和羡慕之情,羡慕它们这种恰到好处的生命形态,以及花叶长久相伴的状态。“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将荷叶比作青凉伞,荷花比作红妆面,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荷叶荷花在秋水畔相互映衬的美貌,也为下文引出人事活动做了铺垫。下片,“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描写了词人在饯别宴会上,与友人一起拈花摘叶,寄托无限情思。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友人相聚,本是乐事,但也因即将离别而徒增伤感,“情无限”蕴含着相聚的欢乐与即将分离的惆怅。“争奈世人多聚散”,笔锋一转,感慨世人常常面临聚散离合,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则是词人在这种无奈之下,频频发出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们能够像荷叶荷花一样,长久相守,永不分离。“如花似叶长相见”是这首词的主题所在,它有双重含义,既表达了希望亲朋好友可如荷花荷叶般长相厮守的愿望,更表达了对于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挽留。
上一篇:宋·方岳《农谣五首(其四)》
下一篇:宋·吴文英《好事近·僧房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