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雪云低":阁楼外积雪压着低垂的云层,
"卷沙风急":狂风卷着沙砾呼啸,
"惊雁失序":惊散的雁群迷失了队形。
"户掩寒宵":寒夜里紧闭门窗,
"屏闲冷梦":屏风静默如冷梦,
"灯飐唇似语":摇曳的灯焰轻颤似在低语。
# 似语:一作“语似”。,唇:状灯焰之形状。,飐:因风而吹动。
"堪怜窗景":窗外的残雪令人心碎,
"都闲刺绣":绣绷闲置许久,
"但续旧愁一缕":针线只续着旧日愁绪一缕。
"邻歌散":邻家的歌声已散,
"罗襟印粉":罗衣上脂粉暗印,
"袖湿茜桃红露":衣袖还沾着桃红色露水的湿痕。
# 茜桃:宋寇准妾名。代指姬妾。张邦几:“寇莱公之谪岭南,道出杭州,妾茜桃疾作,谓公曰:‘妾必不起,幸葬我天竺山下。相公宜自爱,亦非久居人世者。’”前“堪怜窗景”与后“西湖旧日”诸句,均与此相关。
"西湖旧日":忆起西湖旧日时光,
"留连清夜":总爱在清夜流连,
"爱酒几将花误":为贪杯几乎误了赏花。
"遗袜尘销":遗落的袜痕已蒙尘消逝,
# 尘销:被历史的尘垢销毁、掩埋。,遗袜:化用《太真外传》:“妃子死之日,马嵬村妪得锦拗袜一只。每过客来一玩,得百钱。”
"题裙墨黯":裙裾题写的墨迹也黯淡模糊,
# 题裙:用王献之写羊欣白裙故事。《宋书·羊欣传》:“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天远吹笙路":天边远隔的笙箫声渐行渐远。
# 吹笙::用仙人王子乔故事。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二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王子乔,古仙人。
"吴台直下":吴地台榭下,
# 吴台:指姑苏台。泛指吴地。
"缃梅无限":缃梅成海,
# 缃梅:俗称黄香梅,花形小,心瓣微黄。梅:一作“悔”。
"未放野桥香度":野桥边却还未见暗香浮动。
# 野桥香度:化用姜夔:“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重谋醉":再谋一醉吧,
# 谋醉:姜夔《玉梅令》:“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计,拚一日绕花千转。”弄影: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揉香弄影":且揉碎梅香拨弄花影,
# 揉香:姜夔《玉梅令》:“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计,拚一日绕花千转。”弄影: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水清浅处":在这清浅流水之畔。
# 水清浅: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梅词,借寒梅疏影、雪夜孤灯的清冷冬景,写出了词人漂泊江湖时对故人旧梦的追忆与人生迟暮的深沉怅惘。
2. 写作手法
拟人:“灯贴唇似语”将寒风中摇曳的灯焰拟人化为“嘴唇翕动、喃喃作语”,赋予无生命物体以动态与情感,暗示寒夜孤寂中人对梅的凝望。用典:下片“西湖旧日”暗引林逋隐居孤山植梅养鹤的典故,暗示词人效仿其隐逸赏梅的生活。“遗袜尘销”用杨贵妃死后遗袜的传说,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反衬探梅的永恒追寻。“题裙”指王献之为羊欣题写白裙之事,喻指文人雅事,暗示赏梅如雅士题诗般风雅。“吹笙”用王子乔吹笙登仙的典故,暗含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呼应梅花清冷气质。化用:“重谋醉、揉香”化用“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计”,以揉碎梅花酿酒的想象,表现对梅的痴迷。“弄影”化用“云破月来花弄影”,描摹月下梅枝摇曳的灵动姿态。“水清浅”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以清浅水畔的梅影营造空灵意境。虚实结合:上片所写云雪、寒夜、闺怨均为虚设之景,为梅的出场蓄势;下片“西湖旧日”“吴台直下”转为实写探梅经历,虚实相生增强意境层次。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几句,风雪、惊雁等意象层层铺叠,勾画出严冬景象。“阁雪云低”连着四韵,写北风卷沙、阴云低压的动态,寒意逼人。随后视角转入寒夜室内,“户掩寒宵”写门窗紧闭,灯火在风中摇晃(“灯飐唇似语”),仿佛有了生命,低声言语;屏风闲置,透着凉意,让人睡意全无(“屏闲冷梦”),光影和寒意交织,如在眼前。接着写闺中女子,针线活停下,愁绪却如丝线般绵长,这愁绪更衬出梅花的孤清品格。末句“邻歌散”,写邻家歌舞的喧嚣散去,余音消散在夜空,与梅的清冷寂静相对,悄然为梅花登场铺垫了环境。下阕:起笔“西湖旧日”,唤起了林逋植梅的旧事,点出梅与隐逸的渊源,也为寻梅埋下伏笔。“几将花误”暗含寻而未遇的怅惘,“遗袜尘销”则像隔空怀想,追忆往昔的时光与人情。终于写到吴地探梅,“缃梅无限”一句,由前面的铺陈想象转为眼前实景:野桥边,田垄上,点点缃梅,无边无际地向着远方蔓延开去。结句“重谋醉”三字收得妙,写醉意中揉捻梅枝,赏玩花影,人与花、香与影渐渐交融;待到云开月出,梅枝映照水中,仿佛定格在那一刻。至此,从环境的层层铺垫,到人与梅花心神相契的意境,自然生成。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梅词在艺术构思上具有独特设计,上片采用想象性铺陈手法,通过逐步推进的结构为梅花亮相进行多重铺垫。前段以三组意象作正面映衬,辅以一组反向对比,在未直接描写梅花形态时,已通过环境烘托展现其超拔气质与清雅品格。全篇上阕所绘景致皆属艺术虚构,运用虚笔构建意境。下阕转为虚实相济的创作手法,既保持适度写实,又巧妙融合姜夔的清空意境与林逋的隐逸趣味,将梅花塑造得既具清逸风骨,又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 其造语亦多奇妙,如“灯飚唇似语”写灯焰的闪动之状。但也有的词句用典冷僻,如“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三句用了三个不相连贯的事典,表达往事久远,好事不再的一个意思,就显得堆垛而且晦涩。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一篇:宋·黄庚《秋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