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宵间北寝":几夜闲居北寝,
"始见映西楼":才见新月映照着西楼。
"曲篆临钩误":弯月如篆文临钩有误,
"残黄映额羞":残黄的月色仿佛让额间妆容含羞。
"桂稀山自冷":月中桂树稀疏,山林自显清冷,
"珠浅蚌兼愁":蚌中珍珠浅淡,仿佛带着愁绪。
"巧作纤纤句":勉强写出纤细的诗句,
"才能喻两头":才能描绘新月的两端形态。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几宵间北寝,始见映西楼”两句交代了见到新月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北寝闲居了几夜之后,才初次见到新月映照在西楼之上。“几宵”表明时间的跨度,体现出诗人对新月出现的期待;“始见”则强调了初见新月时的新鲜感和惊喜感,为全诗奠定了对新月展开描绘的基础。这两句看似平铺直叙,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关注,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新月的具体描写。颔联“曲篆临钩误,残黄映额羞”两句是对新月形状和色泽的细致描写。“曲篆临钩误”,将新月比作弯曲的篆字,又似弯钩,形象地写出新月独特的形状,同时“误”字暗示这种形状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增添了新月的奇妙之感。“残黄映额羞”,用“残黄”描绘新月那淡淡的黄色光芒,仿佛带着羞涩映照在人的额头。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新月以人的娇羞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新月柔和、朦胧的美感,使新月的形象更加鲜活、灵动,也透露出诗人对新月的喜爱与欣赏之情。颈联“桂稀山自冷,珠浅蚌兼愁”两句由对新月的直接描写转向联想。“桂稀山自冷”,诗人由天上的新月联想到月中桂树,想象着月中桂树稀疏,使得月亮所在的天空都透着清冷之意,“冷”字既写月中景象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之感。“珠浅蚌兼愁”,诗人又从新月联想到蚌中珍珠,因新月形似珍珠,仿佛蚌中珍珠尚浅,致使蚌也生出忧愁。这两句通过奇特的联想,以景衬情,借月中桂树的清冷和蚌的忧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尾联“巧作纤纤句,才能喻两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感慨。“巧作纤纤句”表明诗人想要精心创作巧妙、细腻的诗句,“纤纤”一词体现出诗人对诗句精致程度的追求。“才能喻两头”则说明只有这样精心构思的诗句,才能够表达出关于新月的多方面意蕴,既包含新月本身的美好,又蕴含着由新月引发的复杂情感等。这两句诗在点明创作目的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诗歌表现力的重视,使诗歌从单纯的写景抒情上升到对创作思考的层面,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上一篇:宋·王周《霞》
下一篇:宋·舒岳祥《古思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