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佳辰重物华":秋末美好的节日里看重风物繁华,
# 物华:自然景物。,辰:一作晨。
"高台复帐驻鸣笳":高台上张设起多重帷幕,乐声响亮。
# 鸣笳:泛指奏乐。笳,胡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驻:驻留。,复帐:双重的帷帐。
"遨欢任落风前帽":邀请朋友尽情欢乐,任帽子在风中飘落,
# 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遨欢:寻求欢乐。
"促饮争吹酒上花":催促大家快饮美酒,争着吹落酒面的菊花。
# 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促饮:催人饮酒。
"溪态澄明初毕雨":雨后溪水刚刚清澈,
# 毕雨:一作雨毕。,溪态:犹溪流。
"日痕清澹不成霞":淡淡的日光照耀,没有形成彩霞。
# 澹:一作淡。,日痕:日光。
"白头太守真愚甚":我这白头太守真是过于痴愚,
# 白头太守:作者自指。
"满插茱萸望辟邪":满头插满茱萸,祈望能辟邪。
# 满插茱萸望辟邪: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辟,同“避”。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重阳题材的节日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佳节置酒设宴的场景,通过对宴饮之欢和秋景之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愉悦、舒坦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重阳插茱萸等传统习俗。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通过描写雨后溪水澄澈、日光清淡的景色,借景抒情,在展现自然清新之景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用典:“邀欢任落风前帽”一句,巧用孟嘉落帽典故。东晋孟嘉重阳节随桓温登龙山,帽被风吹落仍从容自在,还能妙笔成文回应调侃。诗里作者以孟嘉自比,在重阳宴饮时,放任帽子被风刮落,尽情寻欢,借此展现出不拘世俗、豁达潇洒的襟怀,传递出对宴饮之欢的享受和超脱的生活态度。
3. 分段赏析
首联“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清晰点明时令是重阳。其音调高亢,充满活力。绚烂的秋景、宜人的物华,让诗人心驰神往。一个“重”字,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这美好光景的眷恋,宛如丝线牵引,贯穿全诗。宋祁此句,未着愁绪,别开生面,这与他顺遂的境遇和豁达的气质紧密相连。“高台复帐驻鸣笳”,尽显豪华气派。“高台”的雄伟,“复帐”的繁复,“鸣笳”的激昂,共同勾勒出一幅热闹非凡、排场阔绰的画面,这显然是富贵之人专属的赏秋盛景,绝非普通百姓登高可比。宋祁年少便崭露头角,一生仕途顺遂,曾担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要职,晚年还任职成都府。颔联“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承接上联,生动描绘出佳节聚会的欢快场景,画面感十足。出句与对句分别刻画了登高与饮酒两个精彩瞬间。“遨欢”“促饮”,简洁有力地道出宴会高朋满座、饮酒作乐的热闹氛围。“任落风前帽”巧妙化用晋朝孟嘉的典故,此典故向来被视作文人的风雅之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这一创新用法颇受宋代文人赞赏。“争吹酒上花”,则描绘众人争饮菊花酒的欢快画面,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本就是流传已久的传统雅事。“任落”与“争吹”相互映衬,将诗人在宴会上兴致高涨、尽情欢乐的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笔锋一转,以写景之语描绘登山所见之景。诗人在宴饮之余,临风把酒,纵目四望,只见雨后的世界一片澄澈。经过秋雨的洗涤,溪流清澈透明,天空中的日光也变得清淡柔和,难以形成绚烂的云霞。“明”与“清”二字,精准地提炼出秋晨清新、澄澈的独特韵味。尾联“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凝聚了全诗的笔力,愈发精彩。以一种欣喜、活泼的姿态收尾。“白头太守真愚甚”,充满幽默诙谐之感,宛如一幅生动的自画像,将诗人的神态与心境展现得入木三分。“愚甚”二字,看似自我调侃,实则蕴含着一种自得与矜持。“白头太守”,既凸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更强调了他的太守身份,暗示这场“九日置酒”并非寻常的登高活动,而是太守举办的宴游盛会,富贵之气悄然流露,与首联遥相呼应。结句“满插”,更是对“愚甚”的生动诠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风格洒脱俊朗,行文流畅自然,对仗工整精妙。特别是尾联,以诙谐幽默的笔触,为整首诗注入了欢快的喜剧色彩,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意趣。在重阳佳节这般美好的时刻,面对宜人的景色与欢乐的宴饮场景,诗人兴致盎然,灵感迸发,挥毫泼墨,将眼前的良辰、身边的乐事,悉数化作诗行,成就了这篇满溢着盎然兴致与乐观情怀的佳作,读来令人仿若身临其境,共赏佳节欢愉。
# 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
宋陈衍《宋诗精华录》
上一篇:宋·司马光《独乐园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