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菊被秋坂":兰花和菊花覆盖在秋天的山坡上。
"危宇冠层巅":高峻的亭子坐落在层叠山峰的顶端。
"杂树自隐日":杂乱的树木自行遮蔽了太阳,
"脩条争刺天":长长的枝条争相刺向天空。
"石斜苔附秀":倾斜的石头上附着着秀美的苔藓,
"樛穷蔓倒悬":弯曲的树木上藤蔓倒悬着。
"撷英欲谁遗":采花欲赠谁能接收,
"伫立徒娟娟":静静伫立只是显得美好。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园林诗,介绍了秋香亭周边的秋景,描绘了兰菊覆盖秋坡、杂树遮日、长枝刺天、石斜苔生、藤蔓倒悬的景象,体现了秋景的特色与观景情态,营造出秋日的氛围,表达了观景时的感怀与怅惘。
2. 分段赏析
首联“兰菊被秋坂,危宇冠层巅”,“兰菊被秋坂”里的“被”字,写出兰花和菊花像铺展开来一样盖满了秋日的山坡。一眼望去,整个山坡都让这些花草装点着,明明是秋天,却透着一股子生气。“危宇冠层巅”中,“危宇”直接点出亭子又高又陡,“冠”字把亭子比作叠着的山峰顶上的帽子,让人一眼就看出亭子站得特别高。站在这儿,能清楚看到秋香亭周围的样子。颔联“杂树自隐日,脩条争刺天”,“杂树自隐日”描绘出杂乱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枝叶缠在一起,把太阳都挡住了,走进林子里,就觉得又密又深。“脩条争刺天”里的“争”字,像给长长的枝条添了人的性子,它们像是在比着往上长,一直伸到天上,看着特别有劲儿,让这景象多了些活气。颈联“石斜苔附秀,樛穷蔓倒悬”,“石斜苔附秀”刻画了石头歪歪斜斜的,上面长满了苔藓,那点绿色让粗粗的石头看着柔和了些,带着点秀气,画面清清爽爽的,满是生机。“樛穷蔓倒悬”则盯着弯弯的树,藤蔓绕在树上,有的垂下来,晃晃悠悠的,看得特别清楚,秋香亭周围这些自然的样子,就像在眼前一样。尾联“撷英欲谁遗,伫立徒娟娟”,“撷英欲谁遗”写出诗人伸手想摘几朵花,可手停在半空,想不出该送给谁,那犹豫里藏着点淡淡的不自在。“伫立徒娟娟”里的“徒”字,说出诗人就那么站着,周围景色再好,心里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把看景时那说不清的心思轻轻露出来,让人看完心里还有点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