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潇洒清宵午":雅致的小屋清爽的深夜到了午夜,
"风正紧、":风正紧、
"门深闭":门户紧紧关闭。
"藜床危坐":在简陋的床上端正地坐着,
"竹窗频听":频频倾听竹窗处,
"春虫扑纸":春天的虫子扑向窗纸。
"灯烬垂红":春天的虫子扑向窗纸。v
"篆烟消碧":篆香的烟气消散成碧色,
"衣轻如水":衣衫轻得像水一样。
"料飞花未止":料想雪花还未停止飘落,
"堆檐已满":堆积在屋檐下已经满了,
"时摧折、":不时折断、
"琅玕尾":像美玉般的竹子末梢。
"骨冷魂清无寐":骨骼寒冷精神清爽无法入睡。
"这身在、":这身躯仿佛在、
"广寒宫里":广寒宫里。
"暗怀千古":暗自怀着千古的感慨,
"浑疑一夜":简直怀疑一夜之间,
"冰生肠胃":寒冰生在了肠胃里。
"岁事峥嵘":年成艰难,
"故园睽阻":故乡阻隔,
"归期犹未":归期还未确定。
"向寒乡、":在寒冷的异乡、
"不念丰年":不惦念丰收年成,
"只忆青天万里":只思念万里晴空。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雪夜景象,字里行间透着清寂。“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以“潇洒”写轩室雅致,“风紧”“门闭”勾勒出雪夜的封闭与寒冷,开篇便定下清冷基调。“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通过人物“危坐”的姿态和“频听”的动作,写诗人在简陋床上静候,耳畔是竹窗处春虫扑纸的细微声响,以动衬静,更显夜的寂静。“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转写室内景物:灯花垂落红焰,篆香的青烟消散成碧色,身上衣衫轻得像水一般,细腻的描写既显环境的清幽,又暗合雪夜的寒凉。“料飞花未止,堆檐已满,时摧折、琅玕尾”,由室内转向室外,“飞花”喻雪,诗人猜想雪仍未停,屋檐已堆满积雪,不时压折如玉般的竹梢,想象中透着雪势之大,也暗含一丝萧瑟。下片由景入情,抒发内心的复杂心绪。“骨冷魂清无寐”,直写身体的寒冷与精神的清醒,点出“无寐”的状态,承上启下,将视角从景物转向心境。“这身在、广寒宫里”,以“广寒宫”作比,写身处寒夜如在月宫般清冷,既呼应雪夜的寒冷,又添了几分孤寂的想象。“暗怀千古,浑疑一夜,冰生肠胃”,深入刻画内心感受:暗自怀着跨越千古的感慨,恍惚间仿佛一夜之间,肠胃都结了冰,夸张的笔法将内心的凄冷与愁绪具象化。“岁事峥嵘,故园暌阻,归期犹未”,点出愁绪的根源——年关将近事务繁杂,故乡相隔遥远,归期仍未可知,直白道出思乡之情与归乡无望的无奈。“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结尾宕开一笔,在寒冷的异乡,不惦念大雪可能带来的丰年,只思念万里晴空,以对晴空的怀念反衬当下雪夜的压抑,也暗含对归乡的迫切与对自由的向往,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向子諲《南歌子·雨过林峦静》
下一篇:宋·毛幵《贺新郎·风雨连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