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岸绮罗欢聚":湖岸两边,身着华丽衣裳的人们欢快相聚。
"看喧喧、":看着喧闹中、
"彩舟来去":彩船来来往往。
"晴放湖光":晴天时,湖面展现出粼粼波光,
"雨添山色":下雨时,为山峦增添了朦胧山色,
"谁识总相宜处":谁能体会这无论晴雨都美妙相宜的地方。
"输与骚人知胜趣":比不上文人墨客知晓其中的美妙情趣。
"醉临流、":醉酒后面对湖水、
"戏评坡句":戏说品评苏轼的诗句。
"若把西湖比西子":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这东湖、":这东湖、
"似东邻女":就像是东邻女子。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1. 分段赏析
上阕“夹岸绮罗欢聚。看喧喧、彩舟来去。晴放湖光,雨添山色,谁识总相宜处”:从意象运用来看,“夹岸绮罗”描绘出岸边人群衣着华丽,暗示着一场热闹的聚会,“彩舟”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词人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湖边热闹的场景,人们欢聚一堂,彩舟在湖面往来穿梭,充满生机。在语言风格上,“喧喧”叠词生动地表现出热闹氛围。从表达技巧而言,“晴放湖光,雨添山色,谁识总相宜处”化用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无论是晴天时湖面波光粼粼,还是雨天中山色空蒙,都展现出湖景的美妙,借景抒情,表达出对眼前湖光山色的赞美与喜爱。下阕“输与骚人知胜趣。醉临流、戏评坡句。若把西湖比西子,这东湖、似东邻女”:表意上,词人认为自己比不上文人墨客懂得这其中的美妙意趣,醉酒后面对湖水,戏评苏轼诗句。这里的“戏评”体现出一种轻松诙谐的态度。从表达技巧来说,词人运用对比,将西湖比作西子,而把东湖比作东邻女,既巧妙化用经典,又形象地突出东湖虽不如西湖那般闻名遐迩,却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质朴之美,委婉传达出对东湖的别样喜爱与赞美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韵味。
上一篇:宋·秦观《南乡子·月色满湖村》
下一篇:宋·李石《捣练子·心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