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g
lán
shā
宿

朝代:唐作者:李涉浏览量:1
xiāo
xiāo
jiāng
shàng
cūn
绿
lín
háo
zhī
wén
shí
yòng
táo
míng
xìng
shì
shàng
jīn
bàn
shì
jūn

译文

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当年根本就不用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都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逐句剖析

"暮雨潇潇江上村":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

# 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潇潇:一作“萧萧”,象声词,形容雨声。,暮:一作“春”。

"绿林豪客夜知闻":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 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

"他时不用逃名姓":当年根本就不用隐遁荒野,

# 他时不用逃名姓:一作“他时不用相回避”,又作“相逢不必论相识”。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

"世上如今半是君":如今的世上多半都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井栏砂宿遇夜客》是一首七言绝句,为诗人酬谢绿林豪客所作。作品以独特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形成了一幅充满戏剧张力的社会剪影。诗歌前半部采用明快的抒情笔法叙述相遇经历,后半则转入即景抒怀,直指对世道的深刻认知与感慨。全篇在看似随意的诙谐笔调中,暗含对社会现象的严肃思考,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涉(?~?),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做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居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其工于诗歌,尤其擅长七绝,多写迁谪行旅,语言通俗畅达。代表作品有《润州听暮角》《再宿武关》《杂曲歌辞·鹧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史书记载,在长庆二年,当时担任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去探望在此担任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当他的船行至浣口时,忽然遭遇了一群拦路抢劫的盗贼。数十名劫匪手持刀枪,威风凛凛地喝令李涉的船停下。船缓缓停住后,劫匪头目大声问道:“船上坐的是何人?”船夫赶忙回应道:“这是李涉博士。”匪首一听,赶忙下令让手下停止抢劫行动,并说道:“倘若这真的是李博士,我们就不抢夺他的财物了。只是我们早就听闻李博士诗名远扬,希望他能给我们留下几首诗作。”李涉听完匪首的话,当即铺开宣纸,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劫匪头目得到诗后十分欢喜,不但没有抢夺李涉的财物,反而还赠予了他许多贵重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井栏砂宿遇夜客》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为酬答绿林好汉而写,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诗人以一种舒缓且充满意趣的笔触来叙事。通常人们印象里,那种狂风肆虐便于纵火、夜色深沉适合作恶的场景,才像是遭遇盗贼的典型环境。可在这首诗里,暮雨如丝,轻柔地笼罩着江边的村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而且诗中把盗贼称作“绿林豪客”,并未将他们描绘得凶神恶煞、令人胆寒。由此可见,诗人是以一种安然且充满诗意的视角,来讲述这场别有趣味的奇遇。“夜知闻”三个字,既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诗名连绿林中人都知晓的自得,又饱含着对这帮虽为“豪客”却有着对风雅之事的喜爱、懂得尊重诗人的欣赏之情。眼前“绿林豪客”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身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的“职业”和看似对风雅的“爱好”相互矛盾,这种不统一便形成了一种饶有趣味、引人深思的幽默感,而这种幽默正是源于诗人当下亲身经历的生活,所以诗句自然流出,清新自然之感扑面而来。后两句“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是诗人就眼前之事抒发内心感慨。“不用逃名姓”可看作是对“夜知闻”的一种回应,带着诙谐幽默的意味。意思是,原本我打算日后隐居起来,避开尘世,将自己的名声藏于天地之间,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了。毕竟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晓我的姓名,更何况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上如今半是君”)?

3. 作品点评

诗人未必抱有明确的社会批判意图,更多是受具体情境感发,使创作成为精神世界的无意显影。此类作品常以幽默形式承载严肃思考,其反讽效果并非刻意营造,而是在创作冲动中自然生成的独特美学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涉江上遇盗诗,煞有风致。

明商辂《蔗山笔尘》

# 杨慎曰:李涉赠盗诗云“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可谓婉切。刘伯温咏梁山泊分赃台诗云……。《汉书》云:“吏皆虎而冠。”《史记》云:“此皆劫盗而不操戈矛者也。”二诗之意皆祖此。周珽曰:晦庵云:“为文也如酷吏案狱,直是勘问到底,不恕他请,请以评此诗。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怕人语,是受惊后情景。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李博士涉,谏议渤海之兄。尝适九江看牧弟,临袂,凡有囊装,悉分匡庐隐士,唯书籍薪米存焉。至浣口之西,忽逢大风,鼓其征帆,数十人皆驰兵仗,而问是何人。从者曰:“李博士船也。”其间豪首曰:“若是李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自闻诗名日久,何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一绝句。豪首饯赂且厚,李亦不敢却。……(后,番愚举子李汇征路遇韦叟)重咏赠豪客诗,韦叟愀然变色曰:“老身弱龄不肖,游浪江湖,交结奸徒,为不平之事。后遇李涉博士,蒙简此诗,因而蛭迹。李公待愚,拟陆士衡之荐戴若思共主晋室,中心藏焉。远隐罗浮山,经于一纪。李即云亡,不复再游秦楚。”追惋今昔,因乃潸然。或持觞而酹,反袂而歌云:“春雨萧萧江上树……”

唐范摅《云溪友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双燕》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