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满湖村":月色铺满湖村的每个角落。
"枫叶芦花共断魂":枫叶与芦花在寒夜里仿佛同我一样黯然魂销。
"好个霜天堪把盏":如此清冽的霜天最适合举杯畅饮啊,
"芳樽":举起美酒。
"一榻凝尘空掩门":可唯有一榻尘埃空掩门扉,无人相伴。
"此意与谁论":这般心意能与谁诉说。
"独倚阑干看雁群":我独自倚着栏杆,凝望天上飞掠的雁群。
"篱下黄花开遍了":篱笆下的菊花早已开得遍地金黄,
"东君":可春神啊。
"一向天涯信不闻":我一直苦等的远方音讯,至今仍杳无踪迹。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词。通过月色、枫叶、芦花、菊花、雁群等意象,表达了孤独处境中的思念之情,既包含对故人的牵挂,也暗含无人诉说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独倚阑干看雁群。”实写“独倚阑干”“空掩门扉”的孤独处境,虚写“霜天把盏”的闲情想象与对“远方音讯”的期盼,通过“可唯有”的转折,将现实的孤寂与理想的慰藉对比,强化失落感。“雁群”的群居动态与词人“独倚”的静态形成对照,以“雁可传信”的典故暗喻音讯断绝的无奈,虚实相生中深化主题。化用:“一向天涯信不闻”,暗含着对《古诗十九首》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反向化用。原句写的是收到远方来信的欣喜,而这里则是长久收不到天涯音讯的失落,形成了鲜明对照。
3. 分段赏析
上片“月色满湖村。枫叶芦花共断魂。”以“月色满湖村”的全景勾勒秋夜的清冷,又以“枫叶、芦花”的萧瑟呼应“断魂”之感,将自然景物与词人的黯然心境相融,开篇便奠定孤寂基调,借秋景托出愁绪。“好个霜天堪把盏,芳樽。一榻凝尘空掩门。”先写“霜天适合畅饮”的闲情之念,再以“空掩门”“无人相伴”的现实转折,形成期待与失落的对比,通过“举杯无人共”的细节,强化孤独无依的处境,暗含无人共话的怅惘。下片“此意与谁论。独倚阑干看雁群。”以设问直抒“无人诉说”的苦闷,“独倚阑干”的孤寂身影与“雁群”的动态形成对照,雁可结群,人却孤处,既写眼前景,又暗寄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雁常喻传信),愁绪更添一层。“篱下黄花开遍了,东君。一向天涯信不闻。”菊花盛放的秋景与“春神”(象征温暖、希望)暗含对美好过往或温情的追忆;“音讯杳无”的直白表述,将前文含蓄的思念与怅惘推向顶点,尽显期盼落空的失落与孤寂。
# 景语皆情语,最得词家三昧。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上一篇:宋·欧阳修《圣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