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石首仍无骨":粉红色的鮰鱼好像没有骨头,
# 石首:鱼名。相其头骨为石。
"雪白河豚不药人":雪白的河豚吃了也不会让人中毒。
"寄语天公与河伯":寄话给天公和河伯。
"何妨乞与水精鳞":为何不赏赐一些像水精般鲜美的鱼鳞(指代鮰鱼)。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句“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将鮰鱼的“无骨”和河豚的“不药人”进行对比,突出鮰鱼既肉质鲜嫩无骨,又不像河豚那样可能有毒的特点,让鮰鱼的优势更加鲜明,也引发读者对鮰鱼的好感。拟人:后两句“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中,诗人向“天公”和“河伯”寄语,赋予了天公、河伯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好像它们能够听懂诗人的话,能够决定是否给予鮰鱼水晶般的鳞片,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诗人在诗中想象自己能够向“天公”“河伯”请求给鮰鱼换上水精鳞,这种想象突破了现实的局限,创造出一种奇幻的意境,体现了苏轼诗歌豪放不羁、想象丰富的特点,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鮰鱼的喜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