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ià
xìng
shào
lín

朝代:唐作者:武则天浏览量:1
péi
luán
yóu
jìn
yuàn
shì
shǎng
chū
lán
wéi
yún
yǎn
cuán
fēng
gài
xiá
chā
làng
gōng
shū
jiàn
yuè
diàn
殿
yán
fēi
jīn
lún
zhuǎn
jīn
xiāng
xiāng
duó
yín
qīng
chuī
fān
yáo
fēi
fén
zhī
huǒ
shān
hóng
lián
fēi
huā
tái
bàn
yǐng
lián
yǒu
quán
huī
shí
lài
néng
rén
yōu
shàn
shì
wēi
yuán
xīng
qìng
guī
fēng
zhī
jìng
xuè
jìng
zhuī
xiān
fēi
yíng
jiàn
zhī
suǒ
bèi
qiè
qióng
jīn
yuǎn
liáo
shì
yòng
shù
bēi
huái
怀

译文

我陪同皇帝的銮驾游览皇家园林,随行侍奉着出了后宫的宫门。云朵像车盖一样伏在山峰上,晚霞低垂像插在波浪中的旗帜。日光照进山涧旁稀疏的窗户,月光下岩洞的门扉打开。帝王的车驾在佛寺圣地巡行,香殿里拖曳着熏香的衣袍。檐铃轻响似风吹发梢,经幡摇动带起薄雾飘散。过去曾遭遇火灾,山野被烧得通红,火势蔓延。花坛被烧得没了影子,佛塔却依然光辉闪耀。确实仰仗佛陀的慈悲之力,借助圣君治理天下的威严。因慈悲的缘分振兴福业,在此地全心皈依佛门。风中的树枝无法平静,我哭出血来又能追回什么呢。看到先妃生前修建的居所,倍感孤独凄凉,对先妃的追思愈发深切,姑且题写当下所见之事,以此抒发内心的悲痛。

逐句剖析

"陪銮游禁苑":我陪同皇帝的銮驾游览皇家园林,

# 銮:谓皇帝。

"侍赏出兰闱":随行侍奉着出了后宫的宫门。

# 兰闱:谓后宫。

"云偃攒峰盖":云朵像车盖一样伏在山峰上,

"霞低插浪旂":晚霞低垂像插在波浪中的旗帜。

# 旂:音一种有铃的旗。

"日宫疏涧户":日光照进山涧旁稀疏的窗户,

"月殿启岩扉":月光下岩洞的门扉打开。

"金轮转金地":帝王的车驾在佛寺圣地巡行,

"香阁曳香衣":香殿里拖曳着熏香的衣袍。

"铎吟轻吹发":檐铃轻响似风吹发梢,

"幡摇薄雾霏":经幡摇动带起薄雾飘散。

# 霏:雾露密貌。

"昔遇焚芝火":过去曾遭遇火灾,

# 焚芝火:谓隋大业十四年(618)少林寺”为山贼所劫,塔院被焚,灵塔尚存”(少林寺网站·寺院历史大事记)。

"山红连野飞":山野被烧得通红,火势蔓延。

# 连:一作匝。

"花台无半影":花坛被烧得没了影子,

"莲塔有全辉":佛塔却依然光辉闪耀。

"实赖能仁力":确实仰仗佛陀的慈悲之力,

"攸资善世威":借助圣君治理天下的威严。

# 攸:所。

"慈缘兴福绪":因慈悲的缘分振兴福业,

"于此罄归依":在此地全心皈依佛门。

# 罄:一作欲。

"风枝不可静":风中的树枝无法平静,

"泣血竟何追":我哭出血来又能追回什么呢。

"睹先妃营建之所":看到先妃生前修建的居所,

"倍切茕衿":倍感孤独凄凉,

"逾悽远慕":对先妃的追思愈发深切,

"聊题即事":姑且题写当下所见之事,

"用述悲怀":以此抒发内心的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驾幸少林寺》是武则天随唐高宗游幸少林寺时所作的五言排律,诗前半段以云霞为车盖旗帜,勾勒皇家仪仗的恢弘气象,暗合佛寺庄严;“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则借“金轮”即帝王象征与“香阁”即佛寺意象的叠加,凸显皇权与佛法的交融。后半段笔锋一转,追忆少林寺曾遭火灾的劫难,“莲塔有全辉”则赞颂佛法护佑下的复兴,最终以“慈缘兴福绪”将母亲布施建寺的功德升华为信仰皈依。末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以风中摇曳的枝影隐喻永难平复的哀恸,在帝王威仪与孝女柔情间,完成从礼佛颂圣到泣血追思的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武士彟之女。十四岁时,被太宗选为才人,太宗死后入寺为尼。高宗时,复召入宫,初封昭仪,后为皇后,渐参与朝政,加号“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死后,临朝称制,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在位期间,她开创殿试、自荐制度,识拔人才,劝农桑,薄赋敛。但后期豪奢专断,重用酷吏,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因张柬之等政变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尊其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对盛唐文学繁荣有影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驾幸少林寺》是武则天所作的五言排律。武则天于永淳二年(683年)随高宗皇帝李治巡幸少林寺,此行名为伴驾礼佛,实则追念亡母杨氏,见为亡母杨氏所建佛塔而触景伤怀,遂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颂圣与怀亲诗。诗歌描绘了少林寺别宫声色俱美的景致,通过“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等皇族威仪意象,既展现对帝王威严仁厚的礼赞,又寄寓对慈母“泣血竟何追”的凄怆追思。全诗对仗工整,以佛寺盛景的雄浑笔力,熔铸帝王銮仪与孝亲悲思于梵刹钟声之间。

2. 分段赏析

首四句“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旂”,以“陪銮”“兰闱”点明帝王出巡的庄重场景。“云偃”化静为动,将层叠的云气比拟为车盖垂落于群峰,而“霞低”则借彩霞低垂如旌旗插入云浪的意象,以“攒”“插”动词强化皇家仪仗的恢弘气象。云霞本为自然景观,在此被赋予皇家威仪的象征意味,暗示皇权与天地秩序的契合。次四句“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通过日月宫殿与佛寺建筑的互喻,构建天人合一的意境。“疏涧户”“启岩扉”以拟人手法赋予山涧岩石灵性,暗喻佛寺圣地的神圣。“金轮”既指帝王车驾,因佛教中有“转轮王”象征,又与“金地”即佛寺别称形成对仗,凸显皇权与佛法的交融。后句“香阁曳香衣”以嗅觉“香”贯穿佛殿与衣饰,既呼应佛教焚香礼佛的仪式,又暗藏武则天自身随驾的华贵形象。“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二句转向听觉与视觉的细腻捕捉:佛殿檐角的铜铎在微风中轻吟,与帝王仪仗的乐声相和;“薄雾霏”中经幡摇曳的朦胧画面,既强化佛寺的庄严氛围,又以“轻”“薄”的柔化笔触为后文悲情作铺垫。“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陡转笔锋,“焚芝火”指少林寺曾遭火灾的劫难,“山红连野”以火势蔓延的惨烈景象形成视觉冲击,与后句“花台无半影”的凋敝形成今昔对照。“莲塔有全辉”则借莲花佛塔的光辉重现,既赞颂佛法护佑之力,又暗喻武则天为亡母杨氏修建的弥勒佛塔功德圆满。末六句“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从礼佛颂圣转入私情倾诉。“慈缘”二字将母亲布施建寺的善举升华为佛教因果,而“罄归依”强调信仰的彻底性,实为孝道的情感投射。尾联“风枝”化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典故,以风中枝影的动荡喻示永难平复的丧母之痛;“泣血”直写哀恸强度,与前半段皇家巡游的华美图景形成情感断层,突显武则天作为孝女与帝王双重身份的内心撕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中《庭苇》

下一篇: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