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xí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shēn
gōng
rén
chūn
cháng
chén
xiāng
tíng
běi
bǎi
huā
xiāng
měi
rén
shuì
shū
yàn
yīng
kōng
duàn
cháng
huà
gōng
huà
qióng
bèi
dōng
fēng
chū
shuì
ruò
jiào
huí
shǒu
què
yān
rán
yáng
chéng
xià
cài
fēng
líng
yǎn
cháng
hán
jiǎn
mào
suí
jīn
ān
huā
lín
shuǐ
shí
jiàn
zhǐ
yāo
zhī
bèi
hòu
kàn
xīn
zuì
guī
lái
máo
fāng
xìn
rén
jiān
yǒu
西
jūn
jiàn
mèng
guāng
àn
méi
céng
bèi
miàn
shāng
chūn
zhòng
móu
jiā
yǒu
zhōu
fǎng
huà
bèi
miàn
qiàn
shēn
nèi
rén
jīng
zuò
shī

译文

深宫寂静无人春日的时光格外漫长,沉香亭北百花正吐露芬芳。美人刚从睡梦中醒来随意梳理着妆容,燕儿飞舞莺儿啼鸣空自惹得人心惆怅。画工想画出这无尽的意趣与韵味,似是立在东风里刚刚从睡意中苏醒。若她回头一笑定是娇美动人,怕是能让阳城和下蔡的男子都为之倾倒。我这杜陵的穷书生眼中常带寒意,骑着瘦驴戴着破帽跟着别人的宝马车前行。隔着花丛面对流水偶尔能瞥见她一面,却只能看见她的腰肢与背身的模样。醉意朦胧回到茅屋心中仍念念不忘,这才相信人间真有西施这样的绝世美人。你可曾听说孟光与丈夫梁鸿眉目齐平,她何曾背过身去为春景哀伤哭泣。李仲谋家中收藏有周昉绘制的一幅背部朝向观众的、正伸展身体打哈欠的宫女画作,这幅画技艺极其精妙,便随意创作了这首诗。

逐句剖析

"深宫无人春日长":深宫寂静无人春日的时光格外漫长,

"沉香亭北百花香":沉香亭北百花正吐露芬芳。

# 百花香:在唐兴庆宫内,玄宗用进贡的沉香所建。玄宗曾和杨贵妃在此赏花,召李白赋诗。

"美人睡起薄梳洗":美人刚从睡梦中醒来随意梳理着妆容,

# 薄梳洗:即薄施脂粉的淡妆。

"燕舞莺啼空断肠":燕儿飞舞莺儿啼鸣空自惹得人心惆怅。

"画工欲画无穷意":画工想画出这无尽的意趣与韵味,

"背立东风初破睡":似是立在东风里刚刚从睡意中苏醒。

# 初破睡:刚刚睡起。

"若教回首却嫣然":若她回头一笑定是娇美动人,

"阳城下蔡俱风靡":怕是能让阳城和下蔡的男子都为之倾倒。

# 阳城下蔡俱风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其东邻女“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阳城、下蔡,皆楚国城市名。

"杜陵饥客眼长寒":我这杜陵的穷书生眼中常带寒意,

# 杜陵饥客:这里只杜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蹇驴破帽随金鞍":骑着瘦驴戴着破帽跟着别人的宝马车前行。

"隔花临水时一见":隔着花丛面对流水偶尔能瞥见她一面,

# 隔花临水时一见:“隔花”二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杜甫诗原写杨氏姐妹,这里移用以表现杜甫之贫困,只能偶然一见宫女的背影,而由背影又将周昉画与杜甫诗自然绾合。

"只许腰肢背后看":却只能看见她的腰肢与背身的模样。

"心醉归来茅屋底":醉意朦胧回到茅屋心中仍念念不忘,

"方信人间有西子":这才相信人间真有西施这样的绝世美人。

# 西子:即西施。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你可曾听说孟光与丈夫梁鸿眉目齐平,

# 举案与眉齐: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何曾背面伤春啼":她何曾背过身去为春景哀伤哭泣。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李仲谋家中收藏有周昉绘制的一幅背部朝向观众的、正伸展身体打哈欠的宫女画作,

"极精":这幅画技艺极其精妙,

"戏作此诗":便随意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续丽人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围绕唐代画家周昉的一幅仕女画展开,先描绘画中场景:深宫春日漫长,沉香亭北百花飘香,美人睡起轻梳洗,虽有燕舞莺啼却空自断肠。接着写画工想画出无穷意态,美人如东风初醒,若回头定是嫣然一笑,令人倾倒。随后转向自身——像杜陵寒士这般潦倒的人,只能在隔花临水间远远见她背影,却已心醉;归后更觉人间真有西子般的美人。最后以“孟光举案”的典故作结,对比画中美人不会背面伤春,突出其优雅气质。全诗通过联想画中人物动态、对比现实与画境,既赞画作精妙,也借“背面”视角引发对人物神韵的想象,语言通俗自然,情感真挚。东坡在此诗中,故意把周昉画中的“背面欠伸内人”设想为杜诗中的人物,作“续”诗,并且语多幽默调侃,所以称为“戏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元丰元年(1078)时在徐州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以“深宫”“无人”“春日长”勾勒出环境的寂寥,又以“沉香亭北”“百花香”点染春日盛景,形成对比,为下文写美人铺垫背景,暗寓美人虽处繁花之地却难掩孤寂。“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刻画美人晨起梳妆的慵懒之态,“薄梳洗”尽显其随性自然。而“燕舞莺啼”的热闹春景,反衬出美人内心的“断肠”,以乐景衬哀情,凸显其孤独与忧愁。“画工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破睡”,转写画工对美人的描绘。“背立东风”的姿态,既展现美人初醒的娇柔,又暗藏难以言传的“无穷意”,留白之处引人遐想,将美人的神韵藏于背影之中。“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以假设之笔写美人回首的瞬间。“嫣然”一笑的娇媚,足以让“阳城、下蔡”的好色之徒为之倾倒,用夸张手法极赞美人的绝世容颜与魅力,与前文的背影形成呼应,虚实相生。“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视角转向“杜陵饥客”,以“蹇驴破帽”的寒酸形象,与“金鞍”所代表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诗人自身的困顿,又暗示其与美人之间的距离,为下文“隔花临水”的观察铺垫。“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描绘诗人观美人的情景。“隔花临水”的距离感,“只许背后看”的限制,既呼应前文画工所绘的“背立”之态,又强化了美人的神秘与诗人的向往,暗含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写诗人归来后的感受。“心醉”二字直抒胸臆,表达对美人的倾倒;“方信人间有西子”以“西子”作比,将美人的美提升到经典高度,从侧面烘托其绝代风华。结尾“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引入孟光的典故,以孟光与丈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正面形象,对比前文美人“背面伤春啼”的孤寂,赞美了贤德之美,暗含对内在品德的推崇,使诗歌主旨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凤《北山道中》

下一篇:宋·姜夔《角招·为春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