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已熟粲金珠":枇杷已成熟,金灿灿圆润如珠,
"桑落初尝滟玉蛆":新开一坛桑落酒,酒花洁白丰盈。
# 玉蛆:即浮蛆,悬浮的酒滓,形如蛆,色玉,故言。,桑落:即桑落酒。
"暂借垂莲十分盏":借用使君的垂莲盏,痛饮一番,
# 十分:即十分之一盏。,垂莲:指酒盏,形如垂莲,故名,疑即荷叶杯。
"一浇空腹五车书":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 五车书:化用学富五车的成语典故。言学问渊博。
"青浮卵碗槐芽饼":圆形碗盛放槐芽饼,浮现一抹青色,
# 碗:蛋青色的磁碗。
"红点冰盘藿叶鱼":光洁如冰的盘子装上藿叶鱼,呈现点点绯红。
# 藿叶鱼:切成藿叶状脍的鱼。藿叶:即豆叶。,冰盘:如冰晶玉滑的磁盘。
"醉饱高眠真事业":好好享受吃饱喝醉的美好时光,
# 高眠:高枕而眠。
"此生有味在三余":此生最美的日子就是这闲暇时光。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记述日常生活交往题材的诗。描绘了在二月十九日这天,诗人携带白酒与鲈鱼拜访詹使君,一同食用槐叶冷淘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闲适、融洽的宴饮氛围。通过对此次聚会饮食、场景的介绍,体现了诗人与詹使君之间的友好情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轻松惬意生活场景的喜爱与享受,以及对友人相聚共食美味的愉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桑落初尝滟玉蛆”以酒沫如“玉蛆”的比喻(喻指酒面浮沫),暗含宴饮的酣畅。用典:“浇空腹五车书”化用“学富五车”典故,自嘲怀才不遇的郁结;“三余”援引董遇读书典故,原指利用闲暇读书,苏轼反其意而用之,将贬谪的闲散时光转化为体悟生命真谛的契机,赋予典故以新解。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表面写“醉饱高眠”之乐,实则隐含“空腹五车书”的愤懑。尾句“此生有味在三余”以旷达语反衬贬谪孤寂,形成“以乐写哀”的情感层次。
3. 分段赏析
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以“粲金珠”比喻成熟枇杷的金黄圆润,与“滟玉蛆”(桑落酒浮沫如玉蛆)的莹白形成视觉对比,通过“金”“玉”等华贵色调,赋予岭南风物以富丽感,暗含对贬地物产的赞美。枇杷熟于春末,桑落酒为秋酿,二者并置打破时序,既呼应岭南气候温暖、物产交错的特点,又暗示诗人不拘泥于现实的豁达。开篇即铺陈宴饮之乐,为后文抒发“有味在三余”的闲适埋下伏笔。颔联:“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五车书”化用《庄子》惠施“学富五车”之典,自嘲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浇”字以酒消愁,将抽象苦闷具象化为可“浇”之块垒,凸显怀才不遇的郁结。“暂借垂莲盏”(实写饮酒器具)与“一浇空腹书”(虚写胸中愤懑)形成虚实对照,工整中见情感跌宕,暗含对官场倾轧的无奈。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青浮卵碗”以青色槐芽饼盛于圆碗,如卵浮于水,赋予凉面以动态美感;“红点冰盘”则以藿叶点缀的鲈鱼置于冰盘,红绿相映,冷热交织,凸显饮食的视觉艺术。“槐叶冷淘”为唐代宫廷凉食,苏轼将其与乡野饮食结合,既见雅趣传承,又显化俗为雅的创造力。“青”与“红”、“卵碗”与“冰盘”形成工整对仗,通过色彩碰撞与器物对比,构建宴席的鲜活画面,体现苏轼“诗中有画”的特质。尾联:“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醉饱高眠”以反讽笔法否定世俗功名,将贬谪闲散定义为“真事业”,彰显超脱功利的精神境界。“三余”典出董遇读书(冬为岁余、夜为日余、阴雨为时余),苏轼反其意而用之,将贬谪闲暇转化为体悟生命真谛的契机,赋予困顿以诗意价值。全诗以“有味”作结,表面写宴饮之乐,实则寄托对自由与闲适的珍视,形成“以乐景写哀情”的含蓄张力。
上一篇:宋·董居谊《群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