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古来稀":自古以来,人能活到七十岁就很稀少了,
# 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未为稀有":但对于您来说,活到七十岁并非什么特别稀罕的事。
# 稀有:广信书信本作“希有”,玆从四卷本丙集。
"须是荣华更长久":您往后还定会长久享受荣华富贵。
"满床靴笏":满床放着象征官职的靴和笏板,
# 满床靴笏:指一门多人为官,借喻家门福禄昌盛。《旧唐书·崔义玄传》:“开元中,[崔]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按:笏,古代臣子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
"罗列儿孙新妇":您家中儿孙满堂,新媳妇也都侍奉在侧。
# 新妇:北宋·王彦辅《麈史·卷中·辨误》“今之尊者斥卑者之妇曰新妇,卑对尊称其妻,及妇人凡自称者则亦然。”
"精神浑是个":您精神矍铄,
"西王母":就如同那掌管长生的西王母一般。
# 西王母:宋·李明远《太平广记·卷五十六·〈神仙·西王母〉》引《集仙录》: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周穆王时,命八骏与七华之士,使造父为御,西登崑崙,而宾于王母。穆王持白圭重锦,以为王母寿。 ===============================老师 上面那句注释驳回一下 补浑似:四卷本丙集作「浑是」。
"遥想画堂":遥想那装饰华丽的堂屋,
"两行红袖":两边站着众多年轻女子。
# 红袖:指美女。元稹《遭风》:“唤上驿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妙舞清歌拥前后":她们在您前后簇拥,表演着美妙的舞蹈,唱着清婉的歌曲。
# 妙舞清歌:秦观《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一作“妙舞清”。
"大男小女":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们,
"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个都出来给您祝寿。
# 为寿:祝寿。==========为的拼音是不是wei2
"一个一百岁":每祝祷您活到一百岁,
"一杯酒":就敬上一杯酒。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祝寿词。介绍了为婶母王氏庆祝七十岁寿辰的情景,描绘了婶母家儿孙满堂、荣华富贵的景象以及寿宴上热闹欢快的场面,表达了对婶母的敬爱和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化用:“七十古来稀”化用杜甫《曲江二首》中“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句,既点明婶母七十寿辰这一背景,又以经典名句增强表达的厚重感,开篇便奠定对高龄寿辰的重视与赞叹基调。铺陈:下片“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歌拥前后。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通过层层铺陈,先写画堂中歌舞女子的簇拥,再描儿孙依次祝寿的场景,细致展现了寿宴的热闹排场与家族的和睦温情,让喜庆氛围渐次浓厚,为末句的祝福做了充分铺垫。比喻:“精神浑是个,西王母”以神话中象征长生不老、福泽深厚的西王母作比,将婶母的精神状态比作西王母般矍铄康健,既夸赞了婶母的活力,又寄托了对其长寿的美好祝愿,形象鲜明且富有文化内涵。用典:“满床靴笏”运用典故,“靴”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礼靴,“笏”是官员朝见君主时手持的记事板,二者都是古代官员身份与权力的标志性物品。此处以“满床”这一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形容王氏家族中为官者数量之多,连摆放靴笏的床榻都被堆满,生动展现出家族人丁兴旺、仕途顺遂的昌盛景象,暗含对家族地位与声望的赞誉。
3. 分段赏析
上片“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开篇引用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却又说“未为稀有”,起笔不凡,既突出了七十岁高龄的难得,又强调了婶母的福气,与众不同。“须是荣华更长久”,表达了希望婶母的荣华富贵能够更加长久的美好愿望,体现出对婶母的真挚祝福。“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描绘了婶母家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景象,“满床靴笏”形容家中子孙多在朝为官,家业兴盛,展现出婶母家的荣华富贵。“精神浑是个,西王母”,将婶母比作西王母,西王母在神话中是长生不老的象征,生动地表现出婶母精神良好的状态,表达了对婶母的赞美和祝福。下片“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歌拥前后”,通过想象描绘了寿宴上的热闹场景,画堂之上,众多女子穿着红色衣袖的衣服,在前后簇拥着表演美妙的舞蹈,唱着清婉的歌曲,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描写了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个个出来给婶母祝寿的情景,体现出家庭的和睦与温馨。“一个一百岁,一杯酒”,每有一个孩子祝婶母活到一百岁,就敬上一杯酒,表达了对婶母长寿的美好祝愿,将寿宴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廖行之《点绛唇·玉树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