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yān
líng
wáng
zhǔ
簿
suǒ
huà
zhé
zhī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shòu
zhú
yōu
rén
yōu
huā
chǔ
áng
zhī
shàng
què
yáo
dàng
huā
jiān
shuāng
líng
jué
jiāng
zhòng
fēn
lián
cǎi
huā
fēng
qīng
liǎng
ruò
rén
tiān
qiǎo
chūn
háo
chǔ
xuán
zhī
jūn
néng
shī
shēng
qiú
miào

译文

细长的竹子好似深沉的人,幽雅的花朵一如恬静的少女。枝头的雀鸟微微翘首,好似在蒙蒙细雨中摇摆。忽然间雀鸟展翅疾飞,树叶纷纷飘落。可爱的小蜜蜂在花间飞舞,清新的花蜜就存在两股之间。有人具有天赋之能,可以将这春色融人笔端跃于纸上。猜想这人也定可以作出好诗,能以佳句写出这画中的鸟鸣雨声。

逐句剖析

"瘦竹如幽人":细长的竹子好似深沉的人,

"幽花如处女":幽雅的花朵一如恬静的少女。

"低昂枝上雀":枝头的雀鸟微微翘首,

"摇荡花间雨":好似在蒙蒙细雨中摇摆。

"双翎决将起":忽然间雀鸟展翅疾飞,

# 决:快速、急速。

"众叶纷自举":树叶纷纷飘落。

"可怜采花蜂":可爱的小蜜蜂在花间飞舞,

"清蜜寄两股":清新的花蜜就存在两股之间。

"若人富天巧":有人具有天赋之能,

"春色入毫楮":可以将这春色融人笔端跃于纸上。

# 楮:纸。,毫:笔。

"悬知君能诗":猜想这人也定可以作出好诗,

# 悬知:猜想。

"寄声求妙语":能以佳句写出这画中的鸟鸣雨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二)》是北宋苏轼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以题画为主题,生动描绘了画中瘦竹、幽花、雀鸟、蜜蜂等景物,展现出盎然春色。写作手法上,运用比喻,将瘦竹比作幽人,幽花比作处女,使画面鲜活生动;细节描写细腻,如“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尽显画面动态。开篇以比喻奠定画面基调,接着描绘雀鸟、蜜蜂等增添生机,最后夸赞画家技艺并期待其妙语。苏轼以自然、蕴藉的笔触,将对画作的赞美与对自然的喜爱融入其中,尽显其深厚的艺术鉴赏力与文学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陈迩冬选注的《苏轼诗选》,这组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彼时苏轼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同时负责知礼部贡举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王主簿折枝画中瘦竹、幽花、雀鸟、蜜蜂等画面,体现了画中盎然春意,表达了对画家以“神似”作画、“一点红”寄无边春的高超技艺的赞美。同时,借评画阐述了关于“形似”“神似”的文艺见解,展现出苏轼以“议论为诗”,将哲理融于情景的写作特色。

2. 写作手法

比喻:“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将瘦竹比作幽居之人,幽花比作未出阁的少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瘦竹与幽花的神韵,赋予其人格化特点。细节描写:“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通过对枝头雀鸟即将振翅飞起瞬间的双翎姿态,以及周围众叶因雀鸟动作而纷纷晃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画面的动态感与生动性。侧面描写:“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通过对作画者能够巧妙地将春色融入笔墨纸楮之中的描述,侧面烘托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并未直接描绘画作内容,却从侧面强调了画作的精妙。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从表达技巧看,运用比喻修辞,将瘦竹赋予幽人般的气质,幽花比作娇羞的处女,生动展现出瘦竹与幽花的形象特点。在语言上,用词简洁而精准,仅用寥寥数字,便勾勒出独特画面,体现出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从内容主题方面,奠定了对画中清幽、美好的自然景物描绘的基调,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类美好事物的喜爱。“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在景物形象塑造上,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枝头雀鸟的动态,它们或低或昂,即将振翅飞起,带动周围的花叶晃动,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语言上,“决将起”“纷自举”等炼字精妙,生动地呈现出雀鸟与花叶瞬间的动作状态。从表达技巧而言,属于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画面的灵动。内容主题上,进一步描绘画中场景,突出自然万物的活力。“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从人物形象(此处指作画者)角度,借对采花蜂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画的逼真。后两句直接夸赞作画者天赋巧思,能将春色融入画作,从内容主题上,表达出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美。在语言上,简洁地表达出对画作的高度评价,情感真挚自然。从表达技巧看,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强化了对画作精妙的展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苏轼用诗歌形式评论文艺的作品。诗中对王主簿折枝画的描绘精妙入微,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等生动语句,将竹与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世传颂的妙句。其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又不失灵动,在写景时生动呈现画中景象,让读者仿若亲见;抒情与议论时,又能将对画作的赞美、对绘画理论的见解巧妙融入,使情景理交融无间。苏轼打破常规,以议论为诗,却又能将关于“形似”“神似”的文艺见解,通过对画面的细致描述与深刻感悟娓娓道来,避免了单纯说理的枯燥,对后世诗歌创作及文艺评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堪称诗歌园地里独树一帜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文珦《舟行》

下一篇:宋·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