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sòng
héng
gāo
wàng
xiū
jiāng
pín
𬞟
gāo
xià
biàn
tīng
zhōu
cháng
liǔ
fáng
huí
shǒu
xiǎo
yuàn
huā
shēn
ài
lóu
chǔ
jìng
huì
fēng
xiāo
bìng
luò
chéng
huā
xuě
dàng
chūn
chóu
liú
bēi
sān
jiā
guò
zhì
lán
shèng
yóu

译文

极目远眺水边高地,目光久久不愿停歇,江中的苹草高低错落,遍布整个水中小洲。长堤上弯曲的柳枝,妨碍我回头望向远方,小苑中繁茂的花丛,阻碍我凭倚高楼远眺。楚地小路上的蕙草香风,似乎能消解病痛带来的干渴,洛城如雪花般飘落的花瓣,仿佛在涤荡春日的愁绪。上巳节“流杯曲水”的三日佳期已过,如今只能辜负这碧波荡漾的美景,未能尽兴畅游。

逐句剖析

"送目衡皋望不休":极目远眺水边高地,目光久久不愿停歇,

# 衡:一作蘅。

"江𬞟高下遍汀洲":江中的苹草高低错落,遍布整个水中小洲。

# 𬞟:一作苹。

"长堤柳曲妨回首":长堤上弯曲的柳枝,妨碍我回头望向远方,

"小苑花深碍倚楼":小苑中繁茂的花丛,阻碍我凭倚高楼远眺。

"楚径蕙风消病渴":楚地小路上的蕙草香风,似乎能消解病痛带来的干渴,

"洛城花雪荡春愁":洛城如雪花般飘落的花瓣,仿佛在涤荡春日的愁绪。

"流杯三日佳期过":上巳节“流杯曲水”的三日佳期已过,

"掷度兰波负胜游":如今只能辜负这碧波荡漾的美景,未能尽兴畅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目》是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对多种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江边汀洲、长堤柳曲、小苑花丛等,营造出一种悠远、怅惘的氛围。同时,诗人借助楚径蕙风、洛城花雪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佳期已过的惋惜,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淡淡的春愁。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送目衡皋望不休,江𬞟高下遍汀洲”,开篇点明“送目”之举,诗人在水边高地极目远眺,目光所及是汀洲上高低错落、遍布丛生的江𬞟。“望不休”三字凸显出眺望之久与思绪之深,江蘋的繁茂景象既勾勒出春日生机,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颔联“长堤柳曲妨回首,小苑花深碍倚楼”,从细节处描绘眺望中的阻碍:长堤曲折,柳枝摇曳,仿佛妨碍人回首观望;小苑花丛浓密,繁花似锦,让人难以倚楼远眺。“妨”“碍”二字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色彩,实则借景物的“阻碍”,暗写内心欲回首而不得、欲倚楼而受阻的怅惘,含蓄地表达出某种难以言说的愁绪。颈联“楚径蕙风消病渴,洛城花雪荡春愁”,转入想象与联想:楚地小路上的蕙风(蕙草的香气)仿佛能消解“病渴”,洛城的落花如雪花般飞舞,似乎能荡涤春愁。“蕙风”“花雪”意象优美,前者以嗅觉写感受,后者以视觉绘场景,通过对异地美好景象的想象,反衬当下所处环境的愁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消解愁绪的渴望。尾联“流杯三日佳期过,掷度兰波负胜游”,回到现实,点明时序:流杯三日的佳期已过,如今只能看着兰波(碧波)空自流淌,辜负了往日的胜游之约。“佳期过”“负胜游”直抒胸臆,将时光流逝的遗憾与未能尽兴游乐的怅然和盘托出,与前文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朱敦儒《望江南·炎昼永》

下一篇:宋·王灼《恨来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