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jiāng
huì
shū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zhōng
jiāng
nán
àn
guī
lái
mèng
jīng
yún
shí
shì
gǎi
yuè
xīn
míng
qīng
pén
luò
shī
réng
fān
shuǐ
chéng
èr
jiāng
zhēng
sòng
miǎo
kàn
qiáo
héng

译文

在江南岸听到了钟鼓的声音,从梦里醒来,心中暗自惊悸。就像飘浮的云朵一样,世间的事情不断地变化,只有那孤独的明月,照亮着我这颗心,让我的心始终明亮。大雨已经如倾盆般落下,而我的诗思如同那翻涌的水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诗篇。两条江水好像在争相为我送行,我站在那里,从树梢的上方望去,看到了一座桥横卧着。

逐句剖析

"钟鼓江南岸":在江南岸听到了钟鼓的声音,

"归来梦自惊":从梦里醒来,心中暗自惊悸。

"浮云时事改":就像飘浮的云朵一样,世间的事情不断地变化,

# 浮云:比喻时事变幻无定。

"孤月此心明":只有那孤独的明月,照亮着我这颗心,让我的心始终明亮。

"雨已倾盆落":大雨已经如倾盆般落下,

"诗仍翻水成":而我的诗思如同那翻涌的水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诗篇。

"二江争送客":两条江水好像在争相为我送行,

# 二江:章水与贡水,在虔州汇合,即为赣江。

"木杪看桥横":我站在那里,从树梢的上方望去,看到了一座桥横卧着。

# 木杪:木末,树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江晦叔二首(其二)》是北宋苏轼的一首律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二月,苏轼北归途中暂留虔州。恰逢江公著前来虔州接任州守一职,他和弟弟江公望热情设宴款待苏轼,还为其安排好了继续北归的舟船。苏轼心中满是欣喜,与他们在城郭楼台相聚,一同观赏月亮升起,兴致高涨地畅饮直至深夜。这次相聚与送别,让苏轼诗兴大发,于是挥笔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情谊与当时的愉悦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浮云世事改”,将世事的变化无常比作飘浮不定的浮云,形象地写出了世事的变幻莫测,不可捉摸。拟人:“二江争送客”,“争”字赋予“二江”以人的情态,好像两条江水在竞相为诗人送别,生动地表现出江景的灵动和诗人此刻的感受,也暗示了友人对自己的深情厚谊。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全诗多处借景抒情。如“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以江南岸的钟鼓之声营造氛围,引出内心的惊悸;“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借大雨倾盆之景,烘托出自己诗思泉涌的状态;“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通过描写江边送别的景色,传达出与友人分别时复杂的情感。象征:“孤月此心明”中,“孤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但又坚守自我、光明磊落的心境,以月的孤高和明亮来象征自己的品格和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五杂组》

下一篇:宋·米友仁《临江仙·野外不堪无胜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