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江口折寒梅":我在西陵江口折下一枝梅花送給你,
# 折寒梅:见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哗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据《太平御览》引)后世作为遥念亲友的典故。寒梅,蜡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寒梅。,西陵江口:即西陵峡口。
"争劝行人把一杯":争先劝你丁判官端起酒樽再喝一杯。
# 争劝行人把一杯: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同意。 把一杯,喝一杯。把,举,握。“一”后原注:“一作酒。”
"须信春风无远近":我敢肯定,这春风是没有远近之分的,
# :没有。,须信:必须相信。肯定之意。
"维舟处处有花开":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系船停洎靠岸,到处都能看见花开。
# 处处:到处。,维舟:系舟,指系船停泊岸边。《诗经》:“系之维之。”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诗,借西陵江口折梅饯行之景,展现了友人相送的殷切情谊与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通过“春风无远近”的哲理阐释与“维舟处处有花开”的意象铺陈,营造出逆境中蕴含希望的意境,抒发了对人生困顿终将消散的坚定信念与对友人的深切慰藉。
2. 分段赏析
“西陵江口折寒梅”一句以具体场景开篇,点明友人丁判官即将启程的地点——西陵江口。寒梅作为冬季绽放的植物,既暗示了离别的时节特征,又通过“折梅”这一动作传递出对友人的牵挂。古人常以折梅寄情,如南朝陆凯赠梅范晔时便以梅花象征思念,此处欧阳修借寒梅的坚韧特质,暗含对友人未来处境的勉励,提醒其保持不畏艰难的品格。“争劝行人把一杯”聚焦饯行宴上的情景。“争劝”二字生动刻画出友人殷勤劝酒的热络氛围,既体现主客间的深厚情谊,又以“一杯”酒为媒介,将离别的愁绪转化为对前路的祝福。此句通过日常化的场景描写,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使情感表达更显真挚自然。“须信春风无远近”由实转虚,从眼前的酒席转向对未来的期许。“春风”作为意象,既指自然界的季节更迭,也隐喻人生境遇的转机。诗人以“无远近”强调春风普照大地的特性,暗示无论友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希望,便能迎来转机。此句语言平实却蕴含哲理,传递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维舟处处有花开”收束全诗,以画面感收尾。“维舟”呼应前文的饯行场景,描绘出停泊江畔的画面;“处处有花开”则进一步强化“春风”的意象,展现寒冬过后万物复苏的生机。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劝慰转化为处处花开的图景,既点明离别并非终点,又暗含对友人未来“花开”之路的祝愿,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
下一篇:宋·徐钧《徐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