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yàn
táo
yu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tiān
zhě
wàn
zhī
guāng
yīn
zhě
bǎi
dài
zhī
guò
ér
shēng
ruò
mèng
wéi
huān
rén
bǐng
zhú
yóu
liáng
yǒu
kuàng
yáng
chūn
zhào
yān
jǐng
kuài
jiǎ
wén
zhāng
huì
táo
huā
zhī
fāng
yuán
tiān
lún
zhī
shì
qún
jùn
xiù
jiē
wéi
huì
lián
rén
yǒng
cán
kāng
yōu
shǎng
wèi
gāo
tán
zhuǎn
qīng
kāi
qióng
yán
zuò
huā
fēi
shāng
ér
zuì
yuè
yǒu
jiā
yǒng
shēn
huái
怀
shī
chéng
jīn
jiǔ
shù

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斗。

逐句剖析

"夫天地者":天地是万物的客舍,

"光阴者":光阴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

"而浮生若梦":死生的差异,

# 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为欢几何":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

"古人秉烛夜游":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

# 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

# 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召:召唤,引申为吸引。,阳春:和煦的春光。

"大块假我以文章":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

# 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大块:大地。大自然。

"会桃花之芳园":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

"序天伦之乐事":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序:通“叙”,叙说。

"群季俊秀":弟弟们英俊优秀,

#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皆为惠连":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

#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吾人咏歌":而我作诗吟咏,

# 咏歌:吟诗。

"独惭康乐":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未已":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

#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高谈转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开琼筵以坐花":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

# 坐花:坐在花丛中。,琼筵:筵(yán),华美的宴席。

"飞羽觞而醉月":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 醉月:醉倒在月光下。,羽觞: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不有佳咏":没有好诗,

"何伸雅怀":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如诗不成":倘若有人作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斗。

# 金谷酒数:是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由唐代李白创作。文章开篇感慨天地如逆旅、光阴似过客,人生短暂,继而描述春夜于桃花园与从弟们宴饮赋诗的情景,借此抒发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及对亲情的珍视。写作上,运用骈偶句式,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且多有想象与感慨,尽显浪漫情怀。开篇以宏大视角引入,中间生动描绘宴饮之乐,结尾以诗酒之约作结。全文潇洒自然,在展现欢乐宴饮场景的同时,彰显出李白广阔的胸襟与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经典的宴饮题材佳作,备受后世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李白所写。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至安陆。约在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前后,于安陆的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相聚,大家宴饮赋诗,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李白作了此序文,在表达对时光易逝感慨的同时,也展现出与堂弟们共享天伦、宴饮作乐的欢乐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骈文,也是一篇宴集题材的文章。文章描绘了作者与从弟们在春夜于桃花园中宴饮赋诗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天地广大、光阴易逝的感慨,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以及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

2. 写作手法

对偶:“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句式整齐,以“天地”对“光阴”,“万物之逆旅”对“百代之过客”,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感慨天地的广阔与光阴的易逝,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拟人:“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将“阳春”“大块”拟人化,“阳春”会用烟景”召唤“我”,“大块”会把“文章”献给“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和对人的吸引,使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更加融洽。借景抒情:文中描写“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李芳园”等春日美景,借此抒发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从弟相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欢乐心情。烘托:“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李芳园”等美景烘托出“叙天伦之乐事”的欢乐氛围,“幽赏”的优美对象烘托“高谈”的欢乐内容,进一步突出了宴饮时的欢快情绪。

3. 分段赏析

文章开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对偶、感慨的语言,从天地如逆旅、光阴似过客起笔,抒发人生短暂、欢乐无几的感慨,引出宴饮的缘由,尽显潇洒出尘之态。“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运用拟人手法,“召”“假”二字生动展现阳春与大块的有情,将春日美景写得极具吸引力,体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点明宴饮地点与目的,凸显兄弟相聚的欢乐。“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以对比衬托出诸弟才华,“独惭”是自谦之语。“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借景烘托、动作描写,描绘出幽赏高谈、开筵醉月的欢乐宴饮场景,“飞”字生动展现兄弟狂欢。结尾“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既体现文人雅兴,又与前文欢乐氛围相呼应,尽显热爱生活、享受当下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唐代骈文中的佳作,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文学风格与浪漫情怀。文章语言优美,巧用骈偶句式,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等,音韵铿锵,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同时,运用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将“阳春”“大块”拟人化,借春日美景抒发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等句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之美。全文虽篇幅短小,但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感慨人生短暂引出宴饮,再到描绘宴饮之乐,最后以赋诗相邀作结,尽显潇洒自然。在文学史上,此序文极具抒情性,将进取精神、生活激情与手足亲情相融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为后人研究李白的思想及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太白文萧散流丽。然有一种腔调,易启人厌,如阳春、大块等语,殆令人闻之欲吐矣。

明王志坚《四六法海》

# 一句一转,一转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短文之妙,无逾此篇。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

# 大意谓人生短景,行乐犹恐不及,况值佳辰,岂容错过。寄情诗酒,所以为行乐之具也。青莲全集,强半是此段襟怀。此副笔墨,若出他手,则锦心绣口,不可多得矣。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

# 通篇着意在一“夜”字。开首从天地光阴迅速及人生至短说起。见及时行乐者,不妨夜游,发论极其高旷,却已紧照题中夜宴意,是无时不可夜宴矣。下紧以“况”字转出春来,而春有烟景之召,大块之假,夜宴更何容已耶。于是叙地叙人叙宴之乐,而以诗酒作结。妙无一字不细贴,无一字不新隽,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

# 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泛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 只起首二句便是天仙化人语,胸中有此旷达,何日不堪?宴春夜桃李,特其寄焉耳。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六

# 未脱六朝骈俪习气,然与堆砌者殊异。

清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卷三

# 确是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古文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雨过山村》

下一篇: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