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jiā
ré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qīng
lǒng
liǎng
fèng
hán
yān
dàn
shuāng
wèi
shuí
liú
guī
jiā
cuò
rèn
mén
qián
guò
yǒu
tōu
huí
xiào
yǎn
yán
qiǎng
zhěng
shā
liú
láng
jiàn
líng
huā
cóng
chūn
xīn
dàng

译文

轻雾如纱笼罩着凤钗头饰,寒烟淡淡掠过乌黑的发髻。她为谁凝眸远眺,久久不愿归家。错把过路的马匹当作归人。她有意偷偷转回含笑的眼眸,默默无言地勉强整理衣纱。直到遇见如刘晨般的情郎,恰似武陵桃花映入眼帘,从此心中春意荡漾难平。

逐句剖析

"碧雾轻笼两凤":轻雾如纱笼罩着凤钗头饰,

# 两凤:美人头上的凤状首饰。,碧雾:仙境云气。这里是喻美人所在环境。一说喻美人美发。

"寒烟淡拂双鸦":寒烟淡淡掠过乌黑的发髻。

# 双鸦:双髻。

"为谁流睇不归家":她为谁凝眸远眺,久久不愿归家。

# 流睇:转目斜视。唐李益《莲塘驿》,“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

"错认门前过马":错把过路的马匹当作归人。

"有意偷回笑眼":她有意偷偷转回含笑的眼眸,

"无言强整衣纱":默默无言地勉强整理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直到遇见如刘晨般的情郎,恰似武陵桃花映入眼帘,

# 刘郎:刘晨,曾在山中砍柴遇仙女。

"从此春心荡也":从此心中春意荡漾难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佳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婉约笔触描绘歌妓的飘零身世与复杂心绪。此词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暮春,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歌舞相伴的歌妓胡楚、龙靓而作。这首词上片以“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开篇,用朦胧意象描绘歌妓妆饰,暗喻其美貌;接着“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通过“流睇”“错认”的动作,写出她渴望归家却误认路人的怅惘,暗示沦落无奈。下片“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直接写她强颜欢笑的职业状态;“刘郎遇仙”典故暗示她短暂欢愉后的春心与命运无常,末句“从此春心荡也”点明她情愫难抑。全词通过容貌与动作描写,展现她美丽下的孤寂,流露同情并暗含对女性命运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西江月·佳人》约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暮春,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据记载,此次宴饮由陈襄主持,苏颂、苏轼一同参与,歌女胡楚、龙靓以歌舞助兴。苏轼在观看二人表演后,曾作《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相赠,词中对歌女的境遇抱有同情;待此次宴饮结束、离开现场后,又创作了这首《西江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以女子视角展开,碧雾寒烟烘托孤寂氛围,“流睇不归”“错认过马”等细节写尽对情郎的等待与怅惘;“偷回笑眼”“强整衣纱”的矛盾动作,暗传羞涩倾慕。结句化用“刘郎遇仙”典故,直抒春心萌动。环境渲染、心理描摹与典故点染交融,既展深切相思,又显含蓄爱慕,语言细腻婉转,见婉约词柔美,亦显苏轼题材多元。

2. 写作手法

比喻:“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中,“碧雾”“寒烟”既写歌楼前的朦胧晨景,又暗喻女子身姿如烟似雾的缥缈美感;“两凤”(凤饰)与“双鸦”(乌发髻)以自然意象代指女子妆饰,突出其清丽姿容。结句“刘郎一见武陵花”化用刘晨遇仙的典故,将女子比作武陵桃花,暗示其容颜动人、令人一见倾心,同时借“春心荡也”点明情愫萌动的心理状态。“无言强整衣纱”通过“强整”的动作细节,比喻女子欲掩饰爱意却难掩羞涩的矛盾心理,含蓄传递其含蓄深挚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物衬人,暗含对胡楚、龙靓两位杭州歌妓“不归家”命运的感慨。开篇两句“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以工整的对仗句式勾勒出歌楼外的暮春晨景:轻薄的碧色雾霭像薄纱笼罩着女子发间的凤钗,清淡的烟雾如柔纱轻拂过鬓边的鸦青发饰。这两句表面是描绘歌楼外的暮春晨景,实则以景衬人,暗指胡楚、龙靓的动人姿容。“轻”“淡”二字尤为精妙——“轻”写出碧雾的稀薄透明,“淡”点出寒烟的轻柔朦胧,将自然景物的灵秀与歌妓的容色融合,构成一幅清丽的画面。三四句由景及人,以追问的语气展开:”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词人望着她们频频顾盼的身影,暗自叹息:这般美丽的容色,究竟在等待谁?为何总像认错了人般,将门前路过的官员误作归人?这一问既流露出对她们漂泊无依处境的同情,也隐含着“归家”(脱离风尘、回归正常生活)的期许,为下片进一步刻画她们的生存状态埋下伏笔。下片转而直写歌妓陪客时的复杂心境。“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两句,以细节描写刻画出她们陪笑时的矛盾:明明是强颜欢笑,却仍要“偷”着回盼一眼;本不愿多言,却不得不“强”整衣衫维持体面。“偷”“强”二字尤为传神,道尽职业身份下的无奈——笑是刻意的,整衣是机械的,将歌妓在欢场中身不由己的状态写得真实可感。面对这样的境遇,“刘郎一见武陵花”词人自然流露出同情:为何不挣脱这苦海,像真正的“武陵花”(借刘晨遇仙典故代指超脱风尘的女子)般自在?末句“从此春心荡也”以典故收束,既暗喻若能脱离风尘,她们的青春与真心方能真正舒展,也隐含着对她们当下处境的深切惋惜。全词从景到情,从外貌到心迹,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歌妓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克制。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整体语调轻快柔美,用词精巧且立意新颖,各部分相互配合得恰到好处。表达上含蓄委婉却意蕴丰富,读来余味悠长。结构上,开头以虚写对仗的句子起笔,结尾用写景的句子收束,在表现手法上做到了含蓄蕴藉,虽未直接说尽情感,却让韵味自然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五月十一日睡起》

下一篇:宋·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