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雾轻笼两凤":轻雾如纱笼罩着凤钗头饰,
# 两凤:美人头上的凤状首饰。,碧雾:仙境云气。这里是喻美人所在环境。一说喻美人美发。
"寒烟淡拂双鸦":寒烟淡淡掠过乌黑的发髻。
# 双鸦:双髻。
"为谁流睇不归家":她为谁凝眸远眺,久久不愿归家。
# 流睇:转目斜视。唐李益《莲塘驿》,“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
"错认门前过马":错把过路的马匹当作归人。
"有意偷回笑眼":她有意偷偷转回含笑的眼眸,
"无言强整衣纱":默默无言地勉强整理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直到遇见如刘晨般的情郎,恰似武陵桃花映入眼帘,
# 刘郎:刘晨,曾在山中砍柴遇仙女。
"从此春心荡也":从此心中春意荡漾难平。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以女子视角展开,碧雾寒烟烘托孤寂氛围,“流睇不归”“错认过马”等细节写尽对情郎的等待与怅惘;“偷回笑眼”“强整衣纱”的矛盾动作,暗传羞涩倾慕。结句化用“刘郎遇仙”典故,直抒春心萌动。环境渲染、心理描摹与典故点染交融,既展深切相思,又显含蓄爱慕,语言细腻婉转,见婉约词柔美,亦显苏轼题材多元。
2. 写作手法
比喻:“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中,“碧雾”“寒烟”既写歌楼前的朦胧晨景,又暗喻女子身姿如烟似雾的缥缈美感;“两凤”(凤饰)与“双鸦”(乌发髻)以自然意象代指女子妆饰,突出其清丽姿容。结句“刘郎一见武陵花”化用刘晨遇仙的典故,将女子比作武陵桃花,暗示其容颜动人、令人一见倾心,同时借“春心荡也”点明情愫萌动的心理状态。“无言强整衣纱”通过“强整”的动作细节,比喻女子欲掩饰爱意却难掩羞涩的矛盾心理,含蓄传递其含蓄深挚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物衬人,暗含对胡楚、龙靓两位杭州歌妓“不归家”命运的感慨。开篇两句“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以工整的对仗句式勾勒出歌楼外的暮春晨景:轻薄的碧色雾霭像薄纱笼罩着女子发间的凤钗,清淡的烟雾如柔纱轻拂过鬓边的鸦青发饰。这两句表面是描绘歌楼外的暮春晨景,实则以景衬人,暗指胡楚、龙靓的动人姿容。“轻”“淡”二字尤为精妙——“轻”写出碧雾的稀薄透明,“淡”点出寒烟的轻柔朦胧,将自然景物的灵秀与歌妓的容色融合,构成一幅清丽的画面。三四句由景及人,以追问的语气展开:”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词人望着她们频频顾盼的身影,暗自叹息:这般美丽的容色,究竟在等待谁?为何总像认错了人般,将门前路过的官员误作归人?这一问既流露出对她们漂泊无依处境的同情,也隐含着“归家”(脱离风尘、回归正常生活)的期许,为下片进一步刻画她们的生存状态埋下伏笔。下片转而直写歌妓陪客时的复杂心境。“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两句,以细节描写刻画出她们陪笑时的矛盾:明明是强颜欢笑,却仍要“偷”着回盼一眼;本不愿多言,却不得不“强”整衣衫维持体面。“偷”“强”二字尤为传神,道尽职业身份下的无奈——笑是刻意的,整衣是机械的,将歌妓在欢场中身不由己的状态写得真实可感。面对这样的境遇,“刘郎一见武陵花”词人自然流露出同情:为何不挣脱这苦海,像真正的“武陵花”(借刘晨遇仙典故代指超脱风尘的女子)般自在?末句“从此春心荡也”以典故收束,既暗喻若能脱离风尘,她们的青春与真心方能真正舒展,也隐含着对她们当下处境的深切惋惜。全词从景到情,从外貌到心迹,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歌妓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克制。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整体语调轻快柔美,用词精巧且立意新颖,各部分相互配合得恰到好处。表达上含蓄委婉却意蕴丰富,读来余味悠长。结构上,开头以虚写对仗的句子起笔,结尾用写景的句子收束,在表现手法上做到了含蓄蕴藉,虽未直接说尽情感,却让韵味自然流露。
上一篇:宋·陆游《五月十一日睡起》
下一篇:宋·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