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若大梦":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
# 处世:人生在世。
"胡为劳其生":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 生:终生。,劳:辛劳。
"所以终日醉":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
# 终日醉:整天沉醉在酒里。
"颓然卧前楹":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庭前":醒来向庭院中看去,
# 眄:斜视。
"一鸟花间鸣":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 鸣:鸣叫。
"借问此何时":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
# 借问:请问。
"春风语流莺":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
"对酒还自倾":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
# 浩歌:高歌。
"曲尽已忘情":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 尽:终。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生活诗。描绘了诗人因觉人生如梦而终日醉酒,醉醒后看到庭前春日美景,感受到宁静美好,进而沉醉其中,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宁静超脱境界的向往。这是一首写生活感悟的五言古诗,借醉酒、醉醒后的所见所感等意象,写出了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心境变化与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直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如梦的看法和对现实生活的困惑;“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直白地表明自己借酒逃避现实的行为,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借景抒情:“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通过描写醉醒后看到的庭院春日美景,如鸟儿鸣叫、春风流莺,抒发内心在宁静中感受到的美好与喜悦,以乐景衬心境的转变。以动衬静:“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用鸟儿在花丛中的鸣叫这一动态,衬托出庭院的宁静,体现出诗人醉醒后心境的安宁。拟人:“春风语流莺”,将春风拟人化,仿佛春风能与流莺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使诗人与自然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
3. 分段赏析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两句,诗人开篇便表达出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如同一场大梦,不禁反问自己为何要在这虚幻的人生中劳碌奔波。此句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受道家、佛家思想影响,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迷茫与无奈。“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承接上句,说明因为觉得人生如梦,所以选择终日醉酒,颓然地卧在前厅的柱子旁。诗人通过这种行为,表达对丑恶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在醉意中试图寻找新的人生乐趣与感悟。“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描绘诗人醉后醒来,不经意间看向庭院,看到一只鸟儿在花丛中鸣叫。此句通过描写鸟儿在花丛中的动态,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与诗人醉前的烦闷形成对比,为下文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悟做铺垫。“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进一步描述诗人的感受,他询问现在是什么时节,原来是春风中流莺在啼鸣,告知春天已至。诗人在醉后平静的心境下,才留意到这美好的春日景致,体现出心境对感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在宁静中发现美好的喜悦。“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写出诗人对这种醉后所感受到的美好境界的感慨,他叹息自己很久没有这样的心境了,为了能让这种美好的心境持续,又再次举杯自斟自饮。此句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以及对这种宁静超脱境界的留恋。“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描绘诗人一边饮酒,一边对着明月高歌,直到曲终,完全沉浸在这无忧无虑的世界里,忘却了一切烦恼。诗人在这种沉醉状态下,达到了一种忘情的境界,展现出其豪放旷达的一面。
4. 作品点评
《春日醉起言志》全诗风格豪迈且自然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诗歌深受陶渊明《饮酒》诗影响,在借酒抒怀、回归自然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又保留了李白自身独特的豪放旷达风格。诗人巧妙地运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动衬静等手法,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感慨深沉而直接,中间对春日景致的描写细腻生动,结尾的沉醉与忘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在展现诗人复杂情感的同时,也体现出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 杨齐贤云:太白此诗,拟陶之作也。
宋杨齐贤、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刘云:流丽酣畅,欲胜渊明者,以其尤易也。诗皆如此,何以沉著为哉?范椁云:诸五言皆有晋宋间风,而此更超然。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太白天才绝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离饰”。今所传石刻“处世若大梦”一诗,序称“大醉中作,贺生为我读之。”此等诗皆信手纵笔而就,他可知已。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周敬曰:处世若梦,劳生无益,悟此理者谁耶?太白厌世而逃于酒,终日酣饮自适,可谓达生矣。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极摹陶靖节,陶却自然。李一味摆脱,笔有逸气,往往见才,是不及陶处。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吴昌祺曰:有感时之思,而不觉自得于酒;有高歌之兴,而不觉遽忘其情:此意正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纯乎天趣,勿但以语妙赏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严云:“一鸟花间鸣”,幽极。妙在不判山“幽”字,始觉后人拙露。严沧浪曰:甚适,甚达,似陶,却不得言学陶。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湘中女子《题玉泉溪》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江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