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zuì
yán
zhì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chǔ
shì
ruò
mèng
wèi
láo
shēng
suǒ
zhōng
zuì
tuí
rán
qián
yíng
jiào
lái
miǎn
tíng
qián
niǎo
huā
jiān
míng
jiè
wèn
shí
chūn
fēng
liú
yīng
gǎn
zhī
tàn
duì
jiǔ
hái
qīng
hào
dài
míng
yuè
jìn
wàng
qíng

译文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逐句剖析

"处世若大梦":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

# 处世:人生在世。

"胡为劳其生":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 生:终生。,劳:辛劳。

"所以终日醉":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

# 终日醉:整天沉醉在酒里。

"颓然卧前楹":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庭前":醒来向庭院中看去,

# 眄:斜视。

"一鸟花间鸣":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 鸣:鸣叫。

"借问此何时":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

# 借问:请问。

"春风语流莺":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

"对酒还自倾":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

# 浩歌:高歌。

"曲尽已忘情":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 尽: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醉起言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醉酒为线索,前四句以道家哲思开篇,追问人生意义;中间四句描绘醉后所见春日鸟语花香的幽美之景;后四句借酒抒怀,表达对现实的疏离与超脱。全诗语言流丽酣畅,融合陶渊明的隐逸之风与李白特有的豪放气质,既有醉中悟道的哲思,亦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矛盾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李白仕途失意后所作。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但因性格孤傲、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遭李林甫、高力士排挤,不久被贬。诗中“终日醉”“颓然卧”的颓唐之态,实为对官场污浊的愤懑与反抗。此诗或作于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居东鲁时,或为开元年间(713-741年)隐居安陆时所作,均体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生活诗。描绘了诗人因觉人生如梦而终日醉酒,醉醒后看到庭前春日美景,感受到宁静美好,进而沉醉其中,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宁静超脱境界的向往。这是一首写生活感悟的五言古诗,借醉酒、醉醒后的所见所感等意象,写出了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心境变化与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直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如梦的看法和对现实生活的困惑;“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直白地表明自己借酒逃避现实的行为,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借景抒情:“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通过描写醉醒后看到的庭院春日美景,如鸟儿鸣叫、春风流莺,抒发内心在宁静中感受到的美好与喜悦,以乐景衬心境的转变。以动衬静:“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用鸟儿在花丛中的鸣叫这一动态,衬托出庭院的宁静,体现出诗人醉醒后心境的安宁。拟人:“春风语流莺”,将春风拟人化,仿佛春风能与流莺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使诗人与自然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

3. 分段赏析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两句,诗人开篇便表达出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如同一场大梦,不禁反问自己为何要在这虚幻的人生中劳碌奔波。此句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受道家、佛家思想影响,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迷茫与无奈。​“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承接上句,说明因为觉得人生如梦,所以选择终日醉酒,颓然地卧在前厅的柱子旁。诗人通过这种行为,表达对丑恶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在醉意中试图寻找新的人生乐趣与感悟。​“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描绘诗人醉后醒来,不经意间看向庭院,看到一只鸟儿在花丛中鸣叫。此句通过描写鸟儿在花丛中的动态,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与诗人醉前的烦闷形成对比,为下文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悟做铺垫。​“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进一步描述诗人的感受,他询问现在是什么时节,原来是春风中流莺在啼鸣,告知春天已至。诗人在醉后平静的心境下,才留意到这美好的春日景致,体现出心境对感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在宁静中发现美好的喜悦。​“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写出诗人对这种醉后所感受到的美好境界的感慨,他叹息自己很久没有这样的心境了,为了能让这种美好的心境持续,又再次举杯自斟自饮。此句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以及对这种宁静超脱境界的留恋。​“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描绘诗人一边饮酒,一边对着明月高歌,直到曲终,完全沉浸在这无忧无虑的世界里,忘却了一切烦恼。诗人在这种沉醉状态下,达到了一种忘情的境界,展现出其豪放旷达的一面。

4. 作品点评

《春日醉起言志》全诗风格豪迈且自然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诗歌深受陶渊明《饮酒》诗影响,在借酒抒怀、回归自然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又保留了李白自身独特的豪放旷达风格。诗人巧妙地运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动衬静等手法,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感慨深沉而直接,中间对春日景致的描写细腻生动,结尾的沉醉与忘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在展现诗人复杂情感的同时,也体现出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杨齐贤云:太白此诗,拟陶之作也。

宋杨齐贤、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刘云:流丽酣畅,欲胜渊明者,以其尤易也。诗皆如此,何以沉著为哉?范椁云:诸五言皆有晋宋间风,而此更超然。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太白天才绝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离饰”。今所传石刻“处世若大梦”一诗,序称“大醉中作,贺生为我读之。”此等诗皆信手纵笔而就,他可知已。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周敬曰:处世若梦,劳生无益,悟此理者谁耶?太白厌世而逃于酒,终日酣饮自适,可谓达生矣。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极摹陶靖节,陶却自然。李一味摆脱,笔有逸气,往往见才,是不及陶处。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吴昌祺曰:有感时之思,而不觉自得于酒;有高歌之兴,而不觉遽忘其情:此意正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纯乎天趣,勿但以语妙赏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严云:“一鸟花间鸣”,幽极。妙在不判山“幽”字,始觉后人拙露。严沧浪曰:甚适,甚达,似陶,却不得言学陶。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湘中女子《题玉泉溪》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江送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