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五月二十四日,
"会无咎之随斋":在晁补之扬州的寓所与他会面。
# 无咎:晁补之的字。晁补之,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扬州通判,东坡为吏。
"主人汲泉置大盆中":主人从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
# 汲:取水。
"渍白芙蓉":浸泡白荷花,
# 芙蓉:荷花。,渍:浸泡。
"坐客翛然":在座的客人无拘无束,
# 翛然:翛(xiāo),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洒脱自如。
"无复有病暑意":没有苦于酷暑的感觉。
# 无复有病暑意:不再有苦于酷暑的感觉了。病暑:苦于酷暑。
"回风落景":送走了回旋的热风,落日的美景。
# 景:通假字,同“影”。,回:旋转。
"散乱东墙疏竹影":东墙下稀疏的竹影随风散乱摇曳。
"满坐清微":在座的客人都感到清爽舒适。
# 清微:清凉微细,犹清和,毛传《诗.大雅·杰民》“穆如清风”云:“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入袖寒泉不湿衣":寒泉并未溅湿薄衣,寒意却袭入了袖筒。
# 不湿衣:谓寒意沁肌。
"梦回酒醒":从梦境中醒来,酒也醒了。
"百尺飞澜鸣碧井":百尺喷泉从绿井里发出鸣声。
# 百尺飞澜鸣碧井:谓从布满青苔的百尺井中汲水。澜:波浪。
"雪洒冰麾":如雪花般喷洒,如寒冰般挥散。
# 麾:(huī),同“挥”,挥洒。
"散落佳人白玉肌":清凉的泉水洒在白荷花上。
# 散落佳人白玉肌:指清凉的井水洒在白荷花上。白玉肌:白荷花。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景词。描绘了风吹日落时分,东墙疏竹影子散乱的景象,营造出满座清微的氛围,寒泉入袖却不湿衣。还描写了酒醒梦回后,百尺飞澜在碧井中鸣响,水花如雪洒冰麾般散落于佳人白玉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清凉宜人景致的喜爱与赞美,借这些景色写出了自身惬意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动态的回风与静态的疏竹影子相结合,展现出环境的灵动与静谧。通感:“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将寒泉带来的清凉之感通过“入袖”这一触觉感受,传递出满座的清微氛围,打通了触觉与感觉的界限。比喻:“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把水花比作雪洒冰麾,又将水花散落比作散落在佳人白玉肌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花的晶莹与散落时的美妙姿态。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描绘出夏日里,空中回旋的风与落日余晖下,散乱映照在东墙的竹影,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令人舒展轻松的凉意氛围,这凉意或许因主人在盆中放置寒泉与白芙蓉,其散发的清凉和荷香,让身处其中的人顿感暑夏烦闷燥热消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则进一步描述,满座之人皆感清爽,寒泉冷气钻入衣袖却不打湿衣物,生动展现出环境的清凉宜人,此句是对“坐客绦然,无复有病暑者”的生动诠释,描述细腻且具体验感。下片“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写因寒泉透凉,词人酒醉后小睡,梦中惊醒,仿佛听到深井中汲水飞溅发出的轰鸣声,从侧面体现出寒泉带来的静谧与清凉。“雪洒冰磨。散落佳人白玉肌”,词人梦醒后所见,侍酒女郎劝酒时,清凉的泉水水花如冰花雪珠般喷洒在其洁白如玉的手臂上,通过这一景象,既展现出画面的美妙,又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凉,同时也表达出词人此时的愉悦,以及对晁无咎创造性纳凉方法的赞美,体现出东坡对晁无咎在生活中展现出的睿智才华的欣赏,正如他曾夸赞晁无咎文章“博辩隽伟,绝人远甚”,且东坡向来崇尚“智者创物”。
4. 作品点评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写景词。其语言清新自然,细腻生动,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将夏日纳凉的情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和身临其境之感。上片“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生动地写出了寒泉带来的清凉之感,体验独特,引人入胜;下片“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则以形象的比喻,将泉水水花比作雪珠冰花,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与灵动性,堪称妙笔。整首词情景交融,通过对夏日景色、寒泉、佳人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此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善譬巧喻,体物入微的艺术才能。
# 《减字木兰花》词,用“满座清微,人袖塞泉不湿衣”来写泉水寒气冷人衣袖;用“雪洒冰磨,散落佳人白玉肌”来写白荷花的洁白,似雪如冰,令人清凉。词表现了他善譬巧喻,体物人微的艺术才能。
现代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水照《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