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sòng
zhào
lí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chūn
guāng
tíng
xià
liú
shuǐ
jīn
zài
suì
yuè
suō
bái
shǒu
xiāng
kàn
nài
rén
chóng
jiàn
shì
shì
nián
lái
qiān
wàn
biàn
guān
kuàng
lán
shān
cán
kuì
qīng
sōng
shǒu
suì
hán

译文

往日春光亭下,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逐句剖析

"春光亭下":往日春光亭下,

# 春光:春天的风光。

"流水如今何在也":流水现在在哪里啊。

# 如今:现在。

"岁月如梭":日月如梭。

# 梭: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白首相看拟奈何":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 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故人重见":友人再一次相见。

# 故人:友人。

"世事年来千万变":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

"官况阑珊":出仕的热情淡薄了。

# 官况阑珊: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惭愧青松守岁寒":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 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阕追忆往昔与友人赵晦之初逢之景,下阕直抒对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的喟叹。全词虽流露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却在字里行间暗涌着老当益壮的生命哲思,情真意切,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苏轼自杭州返京,途经高邮。彼时,他与高邮令赵晦之重逢。旧友相见,往昔种种涌上心头,诸多感慨在胸中翻涌。苏轼心绪难平,遂挥毫写下这首《减字木兰花·送赵令》,以词寄情,抒发心中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友人的词。上阕通过对往昔与今朝的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下阕则由世事变迁联想到自身仕途,进而以青松自喻,展现出一种豁达超脱、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全词笔力自然,虽叹时光,更显老而弥坚之志,令人敬重。

2. 分段赏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点明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于春光亭下,彼时亭下流水潺潺,而今却不知流往何方,由此勾起对往昔交友时光的回忆,那时二人情谊深厚。结合下文“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来看,“春光亭下”所指应是二人初次于密州相见之时,彼时苏轼年仅四十,尚处壮年;而到此次赠词,苏轼已五十六岁,故称“白首”,且相隔十六年之久,正与“岁月如梭”相契合。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苏轼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赵晦之早年便有失官东武令的遭遇,且“三仕已之无喜愠”,而苏轼的仕途更为跌宕起伏,“官况”大起大落,几经挫折,这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真实写照。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苏轼感慨自己难以如青松般坚守岁寒,因而深感惭愧。

3. 作品点评

词中“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等句,虽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时光匆匆、岁月如梭的喟叹,然其深意远不止于此。其间更隐含着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坚韧意志。这般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心生敬意。全词将词人复杂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情感表达含蓄而慷慨,笔力纵横恣肆,用词质朴自然,尽显大家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不是一般的感慨年华流逝之作,而是言志之作,虽然有对“岁月如梭”的无可奈何,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老而弥坚、矢志不悔的高洁品格。词风疏俊清朗,意味隽永。上下片过渡自然,照应紧密。

现代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冷成金《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苏轼》“题解”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智圆《心交如美玉》

下一篇:宋·刘克庄《春日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