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种桃李":世人皆爱种植桃李,
"皆在金张门":都是在权贵世家的庭院里。
# 金张门:指权贵世家。
"攀折争捷径":都想找门路找捷径,
"及此春风暄":好趁春风得意。
# 春风暄:春风得意。,及此:这样。
"一朝天霜下":一旦寒霜降临,
"荣耀难久存":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 久存:长久保持。
"安知南山桂":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
# 桂:桂花树。
"绿叶垂芳根":常年绿叶垂阴。
"清阴亦可托":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
"何惜树君园":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咏桂》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桂花与桃李的对照,来告诫官僚子弟不要“走后门”,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来收获荣誉,保持长久的德行芳香,并表达诗人渴望被赏识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两句歌咏的是南山桂,以南山之桂与上文“金张门”之桃李形成鲜明的对比。南山中的桂树,“绿叶垂芳根”,意味着诗人有满腹才华却不被人常识,“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君”之赏识的愿望。用典:“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化用汉代权臣金日磾、张安世的典故,代指豪门贵族。金、张二人是汉宣帝时期的显赫家族,后世常以“金张”象征权贵势力。桃李象征趋炎附势的凡俗之辈,源自《诗经》中“桃之夭夭”的短暂艳丽意象。托物言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与“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借物喻志,以桂树的自然特质映射诗人的内在品格,以桂树的实用价值暗喻其济世理想。
3. 分段赏析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世人偏爱种植桃李的情景,以“金张门”代指汉代权贵金日磾、张安世家族,影射唐代门阀制度下官僚子弟垄断仕途的现象。“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人们竞相攀折桃李,以求得春风得意时的荣耀。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桃李的荣耀难以长久,一旦天霜降临,它们的美丽便会迅速消逝。“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这里,桃李被比喻为那些通过捷径追求名利之人,他们的荣耀如同桃李的花期一般短暂。“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南山为隐逸之地,与“金张门”形成对立。桂花扎根山野,“绿叶垂芳根”象征诗人独立不群、不慕荣华的品格。“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两句点明干谒之旨,以桂树植入“君园”之请求,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君”之赏识的愿望。这里,桂花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品格,成为诗人心中理想的象征。
4. 作品点评
咏桂诗词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构建了中国文学中的“桂花美学”。诗中将桃李的短暂与桂花的持久对比,突出桂花的清雅高洁。映射显赫一时的朝中权贵一旦失宠,荣耀就难以保存。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对物象的精准捕捉,更在于将桂花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岳阳楼》
下一篇:唐·鱼玄机《折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