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ū
cháo
yún
lá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yōu
lán
yǒu
jiā
qiān
zǎi
shān
ā
chū
ā
lán
zāo
qián

译文

幽兰有着美好的气质,却长久地隐藏在深山之中。如果不走出幽静的地方,又怎能被人发现呢。

逐句剖析

"幽兰有佳气":幽兰有着美好的气质,

"千载閟山阿":却长久地隐藏在深山之中。

# 閟:关闭。

"不出阿兰若":如果不走出幽静的地方,

"岂遭乾闼婆":又怎能被人发现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朱朝议移法云兰》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围绕幽兰展开,描绘了幽兰生于深山,具有高雅的气质。前两句写出幽兰的美好与生长环境的幽僻,后两句则以假设表达对幽兰若不出世便会被埋没的感慨。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幽兰自喻,暗示自身才华若不被赏识也可能被埋没,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也展现了对幽兰品质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诗以“幽兰”为描写对象,通过描述幽兰从被隔绝在山中到被发现移入城中的过程,来喻指佛法起初不被认识接受,后来被知识分子珍爱,表达诗人对佛法的悦慕之情。象征:“幽兰”象征着佛法,幽兰有佳气却久处深山,如同佛法虽有高妙之处却起初不被大众熟知;幽兰被发现后受到珍视,象征着佛法最终被众多知识分子喜爱接纳。

2. 分段赏析

《朱朝议移法云兰》首句“幽兰有佳气”,“佳”字精炼地展现出幽兰的美好气质,赞美了幽兰。“千载閟山阿”描绘出幽兰长时间被隔绝在深山的形象,为后文写其被发现的情节做铺垫,同时暗示佛法起初不被人知的状态。后两句“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以假设的语气,从幽兰角度发问,实则以幽兰的经历来隐喻佛法的传播过程,体现了佛法从无人问津到被广泛接受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佛法被赏识的欣慰和对其的赞赏之情。

3. 作品点评

《朱朝议移法云兰》是王安石颇具特色的诗作,其巧妙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将幽兰与佛法相联系,构思新颖独特。以简单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悦慕之情,使抽象的佛法观念通过具体的幽兰形象展现出来,生动形象且富有韵味。此诗在文学上的价值在于,突破了单纯咏物的局限,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读者在欣赏幽兰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法的魅力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境遇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鹤林寺》

下一篇:宋·欧阳修《食糟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