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xí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zhù
yǐn
měi
jiǔ
jiàn
shuǐ
méi
jīng
guò
yān
tài
jié
tuō
bīng
zhōu
ér
shào
nián
zhuàng
fèn
liè
yǒu
shí
yīn
jiàn
zhēng
xiāng
líng
nián
shào
jīn
shì
dōng
yín
ān
bái
chūn
fēng
luò
huā
jìn
yóu
chù
xiào
jiǔ
zhōng

译文

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若再遇到像鲁句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涵,幸勿相欺啊。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逐句剖析

"击筑饮美酒":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

# 击筑饮美酒:用高渐离事。典出《史记·刺客列传》。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

"剑歌易水湄":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 剑歌易水湄:用荆轲事。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赴秦,燕太子丹与众宾客送荆轲于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湄:岸边。

"经过燕太子":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

# 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秦灭韩前夕,为质于秦,后逃归。秦灭韩、赵后,他派荆轲往秦,借献督亢图及交验樊於期头之时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急发兵攻燕,被燕王喜所杀。事见《战国策·燕策》。

"结托并州儿":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 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少年负壮气":少年身负壮志,

"奋烈自有时":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因击鲁句践":若再遇到像鲁句践这样的侠士,

# 击:一作“声”。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据《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游邯郸时,“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争博勿相欺":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涵,幸勿相欺啊。

# 争博:因赌博而相争。博:一作情。

"五陵年少金市东":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

# 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

"银鞍白马度春风":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

"笑入胡姬酒肆中":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 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第一首为五言古诗,借少年对荆轲的向往追慕,抒发其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少年的侠骨刚肠;第二首为七言绝句,塑造了一个对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欣喜不已、对人世间赏心乐事满怀激情的少年豪侠形象。两首诗均以简洁笔墨勾勒少年形象,描摹其个性特征,语言豪迈俊爽,刚柔并济,浑然天成,生动展现了少年的豪迈气概与鲜明个性,是同类题材诗作中的代表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两首诗大约创作于李白青年时期,具体写作年份已无从考证。李白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开始漫游各地。当他途经旧时的燕国故地时,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里的民风豪迈奔放,正是李白向往的生活方式。他与这些豪杰相处得十分投契,这两首诗便是对当时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第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古体诗),也是一首少年题材诗。诗歌借少年对荆轲的追慕,描绘了少年侠骨刚肠的形象,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豪迈不羁的侠气与青春意气。第二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近体诗),同样属于少年题材诗。诗中塑造了对自然馈赠欣喜、对人间乐事满怀激情的少年豪侠形象,以简洁笔墨勾勒其个性,语言豪迈俊爽,表达了对少年热血性情与快意人生的赞美。两首诗均以“少年”为核心题材,通过不同体裁(古体与绝句),共同展现了盛唐少年的英武气概与李白笔下的浪漫侠情,是古典诗歌中吟咏少年形象的典范之作。

2. 写作手法

用典:“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引用了高渐离与荆轲的典故,其典为:荆轲赴秦,燕太子丹与众宾客送荆轲于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人在此借用典故表现了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五言古诗):段落赏析诗开篇以荆轲典故切入,“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化用荆轲刺秦前易水饯别的历史场景,通过“击筑”“剑歌”等动作描写,勾勒出少年对侠肝义胆英雄的追慕。此处用典并非单纯咏史,而是以荆轲的“豪壮”映射少年内心的热血——“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直接点明主旨,将历史人物的豪情注入自身,既展现青少年共有的英雄崇拜心理,又借“负壮气”“奋烈”等词,抒发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后段引入鲁句践的典故,“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以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典故,暗喻少年对贤能礼遇的向往;“鲁句践”的争吵插曲,则以荆轲不慕小节的态度,侧面烘托少年“不拘礼法、磊落率真”的个性。全诗通过历史人物的跳跃式叙事,将“追慕英雄—自抒壮志—彰显性情”三线交织,既符合古体诗自由舒展的体裁特点,又以刚健语言传递出盛唐少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与自信。第二首(七言绝句):单句赏析“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首句以“五陵年少”点明人物身份(汉代五陵为豪贵聚居地,代指盛唐贵族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以华丽意象铺陈其奢华生活场景。“度春风”三字尤具神韵:“度”字化静态为动态,仿佛少年乘马穿行于春风之中,既写出春日骀荡的氛围,又暗合少年“春风得意”的心理状态,炼字精准而富有画面感。“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落花踏尽”以浪漫意象收束游春足迹,“踏尽”二字既见少年纵马奔驰之态,又暗含“遍历繁华”的肆意。结句“笑入”二字堪称诗眼——一个“笑”字,将少年的豪爽倜傥、无拘无束全然展现,而“胡姬酒肆”的异域场景,则透露出盛唐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少年形象,无一字直接抒情,却通过“银鞍白马”“落花”“笑入”等意象,自然流露出对青春活力与盛世豪情的赞美,语言俊爽明快,刚柔并济,尽显七绝含蓄凝练之妙。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画的是豪爽洒脱的少年形象,因此诗中对少年的描写始终围绕其个性特点展开。诗中写少年敲着乐器饮酒,背着宝剑歌唱,骑着白马踏过落花——一个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少年李白那种率性而为的气质。这其实是李白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回忆,也只有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洒脱,既有刚健之气又含柔和之韵,二者融合得自然贴切,毫无雕琢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庾楼晓望》

下一篇:唐·许浑《客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