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i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uǐ
zhōng
shuǐ
zhuó
jiàn
yuè
jiàn
yuè
shàng
shuǐ
shēn
xíng
rén
yuè
niǎo
cóng
nán
lái
yīng
běi
wān
gōng
xiàng
tiān
shè
zhōng
dào
shī
guī
luò
bié
shù
piāo
líng
suí
fēng
suǒ
tuō
bēi
tóng
luó
wéi
shū
juǎn
yǒu
rén
kāi
míng
yuè
zhí
xīn
cāi
xióng
jiàn
guà
shí
shí
lóng
míng
duàn
xiàng
xiù
tái
shēng
guó
chǐ
wèi
xuě
yóu
chéng
míng
shén
yīng
mèng
chī
yuān
wèi
jūn
péng
tuán
jiǔ
tiān

译文

独漉河中满是淤泥,浑浊的河水遮蔽了月光。见不到月光尚可忍耐,但水深难测,只怕行人不慎沉没。越鸟从南方飞来,胡鹰也振翅北渡。我想举弓向天而射,但又恻然不忍,怜惜它们中途迷失了归路。落叶飘离枝头,随风四处零落。异乡漂泊之游子无所依托,悲凉心境正与此景相同。罗帷忽然轻轻摆动,仿佛有人在悄悄掀开帘栊。明月径直照入屋内,它光明磊落,无须猜疑。宝剑悬挂于墙壁,时时发出龙鸣。它没有去斩断犀牛与大象的坚甲,如今却绣迹斑斑,苔痕丛生。国家的耻辱尚未洗雪,还谈得上什么建立功名?神鹰翱翔在云梦大泽,岂会与鸱鸢争食腐鼠。愿为明主雷霆一击,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霄!

逐句剖析

"独漉水中泥":独漉河中满是淤泥,

# 独漉水中泥:“独漉”四句:《独漉篇》古辞:“独漉独漉,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李诗拟之,喻安禄山所统治下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漉:使水干涸之意。独漉:亦为地名。此乃双关语也。

"水浊不见月":浑浊的河水遮蔽了月光。

"不见月尚可":见不到月光尚可忍耐,

# 尚可:没什么。

"水深行人没":但水深难测,只怕行人不慎沉没。

# 没:淹没。

"越鸟从南来":越鸟从南方飞来,

# 越鸟从南来:“越鸟”四句:陈沆《诗比兴笺》云:“越鸟四句言(李)希言等处在南来,而璐兵亦欲北度。中道相逢,本非仇敌,纵弯弓射杀之,亦止自伤其类,无济于我。”

"胡鹰亦北渡":胡鹰也振翅北渡。

# 北渡:向北而飞。

"我欲弯弓向天射":我想举弓向天而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但又恻然不忍,怜惜它们中途迷失了归路。

# 惜:怜惜。

"落叶别树":落叶飘离枝头,

# 落叶别树:“落叶”四句:言自己无所依托,飘零之苦。

"飘零随风":随风四处零落。

"客无所托":异乡漂泊之游子无所依托,

# 所托:无所归依。

"悲与此同":悲凉心境正与此景相同。

# 此同:以此相同。

"罗帷舒卷":罗帷忽然轻轻摆动,

# 罗帷舒卷:“罗帷”四句:以明月之磊落光明,以自喻心迹也。帏:帐子。舒卷:屈伸开合,形容帷帘掀动的样子。

"似有人开":仿佛有人在悄悄掀开帘栊。

# 开:进来。

"明月直入":明月径直照入屋内,

# 直入:照入。

"无心可猜":它光明磊落,无须猜疑。

"雄剑挂壁":宝剑悬挂于墙壁,

# 雄剑挂壁:“雄剑”二句:以雄剑挂壁闲置,以喻己之不为所用也。《太平御览》:“颛顼高阳氏有画影腾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时时龙鸣":时时发出龙鸣。

"不断犀象":它没有去斩断犀牛与大象的坚甲,

# 不断犀象:言剑之利也。《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陆断犀象,未足称隽。”李周翰注:“言剑之利也,犀象之兽,其皮坚。”

"绣涩苔生":如今却绣迹斑斑,苔痕丛生。

"国耻未雪":国家的耻辱尚未洗雪,

# 国耻:指安禄山之乱。

"何由成名":还谈得上什么建立功名?

"神鹰梦泽":神鹰翱翔在云梦大泽,

# 神鹰梦泽:“神鹰”四句:《太平广记》卷四六〇引《幽明录》:“楚文王好猎,有人献一鹰,王见其殊常,故为猎于云梦之泽。毛群羽族,争噬共搏,此鹰瞪目,远瞻云际。俄有一物,鲜白不辨,共鹰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众莫能知。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梦泽:古泽薮名,亦与云泽合称云梦泽。

"不顾鸱鸢":岂会与鸱鸢争食腐鼠。

# 鸱鸢:指凡鸟。

"为君一击":愿为明主雷霆一击,

"鹏抟九天":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漉篇》为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抒情诗,原为乐府“拂舞歌”五曲之一,古辞多写个人复仇,李白则赋予其乱世家国之思。诗中以“独漉水浊”象征安禄山叛军祸乱中原,通过“越鸟胡鹰”写漂泊之悲、“罗帷明月”衬孤寂心境、“雄剑龙鸣”抒壮志未酬,最终以“神鹰击天”展现报国豪情。全诗六节看似松散,实则以忧国叹己为线贯穿全诗,五七言长句与四言短句交错,沉郁中见豪放。作于安史之乱期间(756年冬入永王幕府前),时年五十六岁的李白虽客居漂泊,却以奇幻想象与雄迈之气,彰显“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秋,李白离开秋浦,辗转来到浔阳,登上庐山暂避乱世。这年冬天,永王李璘率水军东下,邀李白入幕参谋。在此之前,李白怀着对时局的忧虑与渴望匡扶社稷的壮志,挥笔写下《独漉篇》,借诗中“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呐喊,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平定叛乱、洗雪国耻的急切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独漉篇》是李白晚年所写的爱国诗。全诗以“独漉水浊”喻安禄山之乱,借“越鸟胡鹰”写漂泊之悲,转以“明月入帷”衬孤寂心境,再以“雄剑龙鸣”抒壮志未酬,最终以“神鹰击天”振起豪情。六节诗看似散章,实则以“忧国—叹己—壮怀”为脉,将现实、个人孤愤与家国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虽处暮年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

2. 分段赏析

开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中的“独漉”虽为河北地名,诗人却赋予其象征意义:浑浊的水流遮蔽明月,暗喻安禄山叛军占据长安后,世道如沉泥蔽日般昏暗。第三句“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以递进笔法,写叛军铁蹄下,苍生如陷深渊,命途堪忧。这四句以水喻乱,以月喻明,通过自然景象的扭曲,写出诗人对叛军祸国殃民的强烈憎恶。“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以鸟类南北迁徙的自由,对照诗人困居东南的无奈。越鸟、胡鹰尚可归向故土,而诗人却因战乱被迫漂泊,眼睁睁看着北方沦陷。“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一句突发奇想:诗人欲射落遮蔽光明的“浮云”(暗指叛军),却又怕误伤归鸟,徒增流离之苦。这一矛盾心理,既写出对叛军的切齿之恨,又隐含对苍生的悲悯,将报国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冲突。末以“落叶别树,飘零随风”自比,漂泊无依的客子之悲,与落叶的命运浑然一体,读来令人唏嘘。“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四句笔锋陡转,从漂泊之悲转向空堂独处的微妙心境。罗帷微动,恍若有人来访,诗人的期待跃然纸上;然而闯入的唯有明月,它不请自来,磊落“无心”,既像是对诗人孤寂的慰藉,又暗含“无人相知”的怅惘。这四句以动写静,清风明月的“闯入”,将诗人的孤独衬托得愈发深邃。此处的“明月”既是自然之光,亦象征诗人未灭的理想:在混乱的时代,唯有它依然皎洁。诗人的情感在“雄剑挂壁”一节达到高潮。“雄剑挂壁,时时龙鸣”化用典故,剑如神龙,因天下动荡而震鸣不已,恰似诗人胸中澎湃的报国之志。宝剑本可斩犀断象,如今却锈蚀蒙尘,徒然悲鸣。这一强烈对比,既是个人怀才不遇的写照,更是对朝廷昏聩、贤才闲置的控诉。最终,郁积的愤懑化作“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怒吼:在山河破碎之际,个人功名何足挂齿?唯有荡平叛军、洗雪国耻,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诗的结尾以“神鹰梦泽”的神话收束全篇。神鹰不屑与鸱鸢(比喻小人)周旋,唯以击搏九天大鹏为志,这一意象正是诗人精神的化身:他不甘于漂泊哀叹,更不愿在乱世中苟且自保,而是要如神鹰般,以雷霆之势直捣叛军巢穴。“为君一击,鹏抟九天”的豪言,既是对国家的忠诚誓言,亦预告了诗人即将投身永王幕府、参与平叛的人生选择。至此,全诗从沉郁转向昂扬,展现了诗人虽处暮年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

3. 作品点评

此诗先凭借五、七言长句的回环往复、流转激荡加以铺陈,继而于刚健遒劲的四言短句间倾泻迸发。尽管诗作于诗人五十六岁的暮年,但其构思之奇幻卓绝、气势之雄健豪迈与悲慨苍凉,即便与壮年时期之作《行路难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相较,亦更显沉郁深邃,全无半分逊色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依约古辞,当分六解……解各一意,峰断云连,似离似合,其体固如是也。若强作一意解去,更无是处。

清王琦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

# 苏子由:“仙手自不可及。”

明张含《李杜诗选》

# 淡境玄理(“罗帏”二句下)。

明李于鳞《唐诗广选》

# 颇存古调。

明梅鼎祚、屠隆集《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 彷徨惊顾,妙得其神,古饲何必胜此!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太白《独漉篇》“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四语独近(汉魏乐府)。

明胡应麟《诗薮》

# 本辞前五解……白词义多与之同,堪称并美。后一解,本辞“猛虎斑斑,游戏山间。虎欲啮人,不避豪贤”,白作“神鹰击鹏”语易之,气即用壮,讽刺稍逊。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

# 蒋尉、卞将军之雄,杨羡、空空儿之幻,作诗至此,壁垒变化入神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奇思。波委云属,居然古调。古乐府俱四言,太白为长短语,更自错综,锦心仙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敬

# 《独漉篇》,即《拂舞歌》五曲中之《独禄篇》也。特太白集中,“禄”字作“漉”字。其间命意造词,亦模仿规拟。但古词为父报仇,太白言为国雪耻耳。琦按:此诗依约古辞,当分六解,解各一意,峰断云连,似离似合,其体固如是也。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引萧士赟

# 晋人古词本或断或续,太白亦以此体仿之。中三解未易窥测,恐强解之,转成穿凿耳。原词为父报仇,太白为国雪耻。中作六解,似岭断云连,若离若合,不能强作北“雄剑挂壁”以下,言豪士为国雪耻,当立大功以成名;犹鹰之不顾凡鸟,而击九天之鹏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全从古词夺换而出,其妙过之。“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如白之乐府,真乃神移意授,变化从心,故便青出干蓝,冰寒于水。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严云:写风窈窕,写月伉爽;美人侠士,恍焉如逢(“落叶”八句下)。又云:上四语颇幽愁。此因愁发雄,雄愈奋;从幽生耻,耻愈深。

日本·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堂成》

下一篇:唐·李世民《咏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