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轻拂建章台":胡兵的战尘污染了长安的宫殿,
# 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圣主西巡蜀道来":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
"剑壁门高五千尺":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
"石为楼阁九天开":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九天开出一成都":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
# 成都:天宝十五载(756年),改蜀郡为成都府。
"万户千门入画图":万户千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草树云山如锦绣":此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
"秦川得及此间无":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 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一带。
"华阳春树号新丰":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
# 新丰:汉县名。,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
"行入新都若旧宫":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
"花光不减上阳红":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 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谁道君王行路难":谁说君王行路难呢?
"六龙西幸万人欢":皇帝的车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
# 六龙:皇帝之车驾龙,马之美称。
"地转锦江成渭水":好像是大地将锦江转成了渭水,
"天回玉垒作长安":上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 玉垒:山名。《杜诗详注》卷十三引《杜臆》:“玉垒山在灌县(今四川都江堰)西,唐贞观间设关于其下,乃吐蕃往来之冲。”,天回:地名。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土人呼曰“天回”。
"万国同风共一时":天下一时,万国风俗同一,
# 同风:即风俗同一。《汉书·终牟传》:"今天为一,万里同风。"
"锦江何谢曲江池":锦江风光哪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
"石镜更明天上月":蜀国的石镜明宝可比天上之明月,
# 石镜:成都古迹。《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蜀王纳为妃;无几物故。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做冢,盖地数亩,高七尺,上有石镜。”
"后宫亲得照蛾眉":后宫的嫔妃亲自前去映照丽影。
"濯锦清江万里流":濯锦的清江水奔流万里,
"云帆龙舸下扬州":帝王的舟船挂上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
# 龙舸:皇帝的舟船。
"北地虽夸上林苑":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
"南京还有散花楼":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 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
"锦水东流绕锦城":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
# 锦城:成都的别称。
"星桥北挂象天星":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
# 星桥:即七星桥。《蜀中名胜记》引扬雄《蜀记》云:“星桥上应七星也,李冰所造。”
"四海此中朝圣主":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
"峨眉山下列仙庭":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秦开蜀道置金牛":秦惠王时置金牛以引诱蜀王开蜀道,
# 金牛:即金牛道,是由秦入蜀的要道。《史记》载:“秦欲伐蜀而不知道,乃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粪金,以遗蜀。蜀王负力而贪,使五丁开道引之。秦因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
"汉水元通星汉流":所经之汉水仿佛与银河相通。
# 星汉:即河汉,银河。
"天子一行遗圣迹":天子西巡一道留下了许多圣迹,
"锦城长作帝王州":锦城成都从此可以长为帝王州矣。
"水绿天青不起尘":蜀中水绿天青,了无纤尘,
"风光和暖胜三秦":风光和暖,气候宜人,远胜三秦。
# 三秦:项羽灭秦后,将秦地三分,封给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谓之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辇,
# 玉辇:皇家所乘之车。,烟花:指春天的景物。
"西来添作锦江春":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
"剑阁重关蜀北门":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
"上皇归马若云屯":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
# 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少帝长安开紫极":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
"双悬日月照乾坤":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 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写景抒情诗。描绘了唐玄宗西巡蜀地的行程,以及成都壮丽秀美的风光,如“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赞美,同时隐含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唐玄宗的讽刺之情,如“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等句中暗含深意。
2. 写作手法
夸张:“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极度夸大剑壁门的高度,凸显其雄伟险峻,展现蜀地山川的壮丽。对比:“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将成都的草树云山与秦川对比,突出成都景色的优美,远胜秦川。比喻:“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把星桥比作天上星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星桥的壮观与独特,增添神秘浪漫色彩。用典:“秦开蜀道置金牛”,运用秦开蜀道的典故,增添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为成都增添历史文化底蕴。反问:“锦江何谢曲江池”,通过反问强调锦江毫不逊色于曲江池,有力地突出锦江的美好。
3. 分段赏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一,点明唐玄宗西巡缘由是安史叛军威胁长安,“轻拂”一词体现出诗人对玄宗弃京西巡的不以为然,为全诗奠定背景。并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剑门之高,描绘出楼阁如从九天而开的壮观景象,展现蜀地地势的雄伟险峻。其二,总写成都的建筑、风光之美。以夸张之语,将成都的地势之奇比作是从九天而开,又以生动笔触描绘出成都城万户千门如画般的美景。而后将成都的草树云山的锦绣之景与秦川对比,凸显成都景色之美。其三至其九这七首诗,着重铺陈玄宗西巡的盛大场面,同时展现出成都交通的便利,以及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诗中提及石镜、散花楼、星桥等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对成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之美进行了全方位、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第八首所写“天子一行遗圣迹”并非虚言,玄宗西巡期间,确实在成都留下众多新的遗迹。玄宗于成都前后停留约四百五十天,其间游览了成都南郊的老君山、修觉山,还途经蜀州前往青城山游玩,这些地方都留存着他的踪迹,为成都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十,描绘了剑阁重关的险要以及上皇归时马多如云的场景。以少帝在长安开紫极宫,与上皇形成“双悬日月”之象,暗示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富有象征意味。整组诗围绕玄宗避难蜀中一事展开,然而诗人却别具匠心,对玄宗彼时的仓皇狼狈,不着一词,而是将笔触全力倾注于对成都之盛景与美态的铺陈描绘,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铺张渲染的艺术手法,把成都的富庶繁华展现得绚丽多姿、花团锦簇,构建出一幅绚烂而迷人的成都风情画卷。全诗气势雄浑壮阔,情感交织复杂,内容丰富饱满。诗人毫不掩饰对成都的赞美之情,从各个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成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著名的名胜古迹。在这对成都的热忱歌颂背后,还隐隐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玄宗的深刻讽刺。想当年,李白受玄宗赏识,怀着壮志豪情“仰天大笑出门去”,自信放言“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满心期待能一展宏图。可世事难料,最终他夙愿未偿,只能失望黯然地离开京城。这段经历使得李白对玄宗的情感变得极为复杂微妙,而这种情感也悄然渗透在这组诗的字里行间。
4. 作品点评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在文学史上占据独特地位,其价值非凡。它次第叙事、首尾完整,开创了宋代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以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传承了乐府精神,对王建等中唐诗人的宫词联章创作影响颇深,同时也是李白“自我作古”的新题乐府创作尝试,反映出安史之乱后李白对国运及诗运转关的新思考。写作特色鲜明,诗中善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生动展现成都的壮丽风光与丰富人文,语言豪放飘逸又不失细腻,气势恢宏地将成都的富庶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整组诗内容丰富、情感复杂,全方位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与名胜古迹,隐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玄宗的复杂情感,是李白诗歌创作中展现其独特诗风与思想深度的诗作。
# 十首皆于萧条奔寄中作壮丽语,是为得体;举秦蜀形势不忘故都,是为用意。
宋严羽《沧浪诗话》
# 《上皇西巡歌》云:“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台。”又云:“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末云:“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口月照乾坤。”时上皇播迁于蜀,非欲留蜀者。今盛称锦江、玉垒无异渭水、长安,又谓“双悬日月照乾坤”,若为少帝讳不力请回銮者,此所以上皇有“乞我剑南一道”之叹欤!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善变化题意(“谁道君王”句下)。蒋仲舒曰:只拈好处,有体,回护题意。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末句结出两意,有感,有喜。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蒋仲舒曰:末句结上皇、少帝两意,妙。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语似排偶,而下三语与上一语相匹。李白“剑阁重关蜀北门……”,窃取此法而逆用之,盖从无截然四方八段之风雅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太白“地转锦江成谓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子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乃是铺张明皇幸蜀微意,似宋人”直把杭州作汴州”语意。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 明皇幸蜀,行路之难极矣。今反曰“谁道”,似不信人说者,盖欲留馀地于第二句也。三、四非一句转,一句合者,乃紧顶第二句而以一气为转合者。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苏长公“横翠蛾嵋”一联,前人比于杜陵《峡中览物》之句。然太白作《上皇西巡南京歌》云:“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则更大不可及矣。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 幸蜀非好事,易涉悲凉。看其笔力斡旋,反作壮语,而微文隐意自见,最得诗人之体。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述当时事何等明白,可作诗史。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下一篇:唐·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