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铸鼎于荆山":黄帝采集首山的铜,铸造宝鼎于荆山之下,
# 荆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附近。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黄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群臣后宫上者七十余人皆乘龙升天。
"炼丹砂":炼制仙丹。
# 丹砂:即朱砂,矿物名,深红色,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丹砂成黄金":仙丹炼制成功了,
# 丹砂成黄金:《史记·封禅书》:“李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骑龙飞上太清家":黄帝和群臣后宫乘龙飞仙进入仙境,
# 飞上太清:缪本作飞去太上。太清:三清之一。道教徒谓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惟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云愁海思令人嗟":天上的彩云迷迷茫茫,变幻如海,找不到升仙的途径,让我们世间的凡人空自叹息。
# 云愁海思:谓愁思广大。
"宫中䌽女颜如花":联想天宫中披着七彩霓裳羽衣的宫女一定貌美如花,
# 䌽女:一作彩女。宫女的一种,泛称宫女。
"飘然挥手凌紫霞":真想乘风飞身而上,
# 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
"从风纵体登鸾车":登上黄帝乘坐的鸾车。
# 鸾车:神仙所乘之车。鸾:一作銮。,纵体:轻举貌。
"登鸾车":登上鸾车,
"侍轩辕":陪在黄帝旁边,
# 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遨游青天中":一起遨游在青天之上,
# 遨游:畅游。
"其乐不可言":那种乐趣一定妙不可言。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又是一首游仙题材诗,描绘了黄帝铸鼎炼丹骑龙升天,宫女、仙女相随共乘鸾车遨游青天的神话场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现实不满欲求解脱的情绪,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骑龙飞上太清家”等内容,运用了黄帝铸鼎炼丹乘龙升天的典故,借助这一神话传说来构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为诗歌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也使诗人想要表达的出世等思想有了依托。夸张:诗人描绘黄帝及其宫中彩女的行为和状态时采用了夸张手法,如“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将彩女们飞升的姿态进行了夸张化的描写,突出了那种超凡脱俗、飘逸奇幻的感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更能感受到诗人所营造的神奇氛围。借景抒情:诗中的“云”“霞”等景象描写,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如“飘然挥手凌紫霞”,借“紫霞”这一美丽而神秘的景象,抒发了对超凡脱俗、自由遨游于天际的向往之情,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开篇诗人便引入黄帝铸鼎炼丹这一古老传说。“铸鼎于荆山”点明地点,使故事有了确切的空间坐标,增添真实感。黄帝作为华夏人文初祖,在此铸鼎炼丹,为全诗奠定神秘奇幻的基调。此句虽直白叙述,却勾起读者对古老神话的好奇,引出后续情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承接上句,讲述黄帝炼丹成果,丹砂化为黄金,进而骑龙飞升太清仙境。“骑龙”这一意象极具浪漫色彩,是超凡脱俗、突破凡界的象征。“云愁海思令人嗟”,诗人面对这一神话场景,心生感慨。愁云、思海,既烘托出仙境的缥缈神秘,又隐含诗人对现实的愁绪,与黄帝的飞升形成对比,引发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宫中䌽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场景转换至宫中彩女。“颜如花”描绘出彩女的绝美容颜,“飘然挥手凌紫霞”尽显其身姿轻盈、超凡脱俗,她们如同仙子般凌越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更强调其自在随性,仿佛不受尘世束缚,生动展现出一幅仙女乘风登车的奇幻画面,进一步渲染出仙境的美妙与空灵。“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彩女登上鸾车,侍奉黄帝,一同在青天中肆意遨游。“其乐不可言”直抒胸臆,将黄帝与彩女在仙境中逍遥自在的欢乐之情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这一欢乐场景的描绘,表达出对这种超脱尘世、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也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生活中诸多束缚与烦恼的厌倦。
4. 作品点评
《飞龙引二首(其一)》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演绎了黄帝升天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出世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学说的推崇。在艺术上,其语言通俗却不失生动,想象丰富而奇幻,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该诗在李白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为后世研究李白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飞龙引二首》,当是明皇仙去之后。又有“彩女”“玉女”之句,则怨之深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此词专言黄帝鼎湖丹成骑龙上升之事。
元萧士赟《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 高简古貌,如秦仪汉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先老矣。学仙何为哉!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第单句起,甚奇。严云:多叠语,如儿谣。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王勃《秋夜长》
下一篇:唐·元稹《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