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夜傍西岩宿":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
#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傍:靠近。
"晓汲清湘燃楚竹":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 楚:西山古属楚地。,湘:湘江之水。,汲:取水。
"烟销日出不见人":旭日初升,云雾散尽四周悄然无声,
# 销:消散。亦可作“消”。
"欸乃一声山水绿":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 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回看天际下中流":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岩上无心云相逐":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 无心: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渔翁夜宿西岩、晨起汲水燃竹、烟消日出后山水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夸张:“烟销日出不见人”中,将日出时天色由暗忽明、万物从朦胧到显豁的过程进行艺术强化,以夸张的节奏展现,仿佛在日出一刹那,渔船便无踪影,突出了日出前后景象变化带给人的强烈感受。以动写静:“欸乃一声山水绿”里,一声橹响“欸乃”打破清晨的宁静,而这声响之后,呈现出山水皆绿的画面,以声响之动衬托出清晨山水间的静谧,同时赋予“绿”字动态感,生动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化。借景抒情:“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人借渔船进入中流后,山巅上白云无心相逐的景象,抒发自己对自由安适生活的向往,虽身处困境却渴望摆脱精神压抑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渔翁》全诗共六句,依时间顺序可分三个层次。首句“渔翁夜傍西岩宿”,点明渔翁夜间歇宿之地为西岩旁,一个“傍”字生动展现出渔翁与自然的亲近,夜宿山边,静谧氛围扑面而来。次句“晓汲清湘燃楚竹”,写渔翁清晨的活动,“汲清湘”体现湘水之清澈,“燃楚竹”则因永州多湘竹,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清新古朴的画面,渔翁晨起忙碌,以自身行动显示时间从夜至晓的过渡,同时诗人笔触顺势带出西岩、清湘、楚竹,在空间上勾勒出一个秀丽的场景,且流动的时间感自然引出后续日出之景,奠定全诗活跃又清逸基调。“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堪称妙绝。前半句“烟销日出”是清晨常见之景,“不见人”却似突兀之感,二者组合,激发读者想象,仿佛日出瞬间,天色突变,万物显豁时才惊觉渔船已无踪,强化了日出过程,凸显时间变化的节奏感。后半句“欸乃一声”传来摇橹之声,紧接着“山水绿”,将听觉与视觉奇妙关联,“绿”字不仅呈现色彩,更赋予山水动态感,抓住日出最具活力瞬间,使常见自然景象更显美好,极具感染力。“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此时渔舟已至中流,渔翁回首,见山巅白云无心相逐,画面开阔,营造出悠逸恬淡的诗境。从全诗来看,此句既呼应开篇西岩,使结构完整,又借“无心云”传达诗人心境,表面写渔翁与自然相融,实则袒露诗人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虽身处困境,却向往超脱,以自然之景暗示内心复杂情绪,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4. 作品点评
《渔翁》一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内涵。诗中以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自况,通过“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句,细腻地流露出诗人孤芳自赏又略带孤寂的情怀。在写作特色上,与《江雪》对比鲜明,《江雪》呈现静态之美,而此诗则一句一景,场景连续转换,风格流畅活泼,生动展现出灵动的画面。其语言简洁质朴,却能精准勾勒出山水晨景,为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奠定基础。从整体意境营造来看,与《江雪》珠联璧合,共同完美地展现出诗人所憧憬的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在展现诗人独特心境与追求方面别具一格,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刘云:或谓苏评为当,非知言者。此诗气浑,不类晚唐,正在后两句,非蛇安足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烟销日出不见人”二句,古今绝唱。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卷八
# 东坡评诗云:“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宋惠洪《冷斋夜话》
# 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宋严羽《沧浪诗话》
# 无色无相,潇然自得。
明郝敬《批选唐诗》
# 高正在结。欲删二语者,难与言诗矣。
明邢昉《唐风定》
# 子厚“鱼翁夜傍西岩宿”,除云末二句自佳。刘以为不类晚唐,正赖有此,然加此二句为七言古,亦何讵胜晚唐?故不如作绝也。
明胡应麟《诗薮》
# 柳柳州《渔翁诗》……气清而飘逸,殆商调欤!
明王文禄《诗的》
#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余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
明王昌会《诗话类编》
# 东坡谓删去末二语,馀情不尽。信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二语幽绝(“烟销日出”二句下)。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上一篇:唐·杜荀鹤《小松》
下一篇:唐·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