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边风高":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
# 高:此处指风势强劲。,边:北疆。
"胡鹰白锦毛":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 白锦毛:洁白如锦的羽毛。
"孤飞一片雪":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
"百里见秋毫":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 毫:毫毛。,百里:此处是虚指,形容距离很远。
"寒冬十二月":在寒冷的十二月份,
"苍鹰八九毛":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 苍鹰八九毛:鹰一岁色黄,二岁色变次赤,三岁而色始苍矣,故谓之苍鹰。八九毛者,是始获之鹰,剪其劲翮,令不能远举扬去。
"寄言燕雀莫相啅":燕子和麻雀在那里噪聒嘲笑老鹰,
# 啅:众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诮意。
"自有云霄万里高":老鹰说我迟早还会飞上万里云霄的。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由五言绝句和杂言古诗构成的咏物诗。第一首五言绝句以秋天边塞八月狂风为背景,描绘羽毛如白锦的胡鹰,通过“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展现其洁白轻盈的飞翔之姿,表达对胡鹰矫健形象的赞美。第二首杂言古诗点明寒冬十二月,胡鹰换羽成苍鹰,以“燕雀”与“苍鹰”对比,凸显苍鹰云霄万里的高远志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展现诗人如苍鹰般不甘平庸、追求高远理想,渴望实现宏大抱负的心境与自我期许。
2. 写作手法
烘托:“孤飞一片雪”用“一片雪”来烘托鹰的洁白,以百里见秋毫的清晰,表现出鹰的敏锐和姿态的醒目,同时也暗示诗人像白鹰一样在世间的独特与高洁。对比:第二首诗“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将燕雀与苍鹰进行对比,燕雀的聒噪与苍鹰的高远志向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了苍鹰的志向远大,也借此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期许。
3. 分段赏析
《观放白鹰二首(其一)》前两句“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以边塞八月呼啸的大风为背景,引出羽毛如白锦般的胡鹰,表现出其在恶劣环境下的矫健不凡;“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用“一片雪”生动展现其羽毛洁白、身姿轻盈的特点,“百里见秋毫”凸显胡鹰视力敏锐,暗含诗人对胡鹰的赞美与欣赏。《观放白鹰二首(其二)》前两句“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描绘了苍鹰在寒冬中羽毛稀疏、形象不佳的处境,展现出它所面临的困境。后两句“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诗人以苍鹰的口吻告诫燕雀不要嘲笑它,强调苍鹰有着高远的志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了诗人对那些目光短浅之人的蔑视,以及对自身才华和抱负的自信。
# 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
上一篇:唐·卢纶《逢病军人》
下一篇:唐·崔国辅《小长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