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wáng
jié
shì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dòng
tíng
bái
yàn
hóng
鸿
shǐ
yún
fēi
yún
hán
yàn
hóng
鸿
fēng
háo
shā
宿
xiāo
xiāng
jié
shì
bēi
qiū
lèi
bái
dāng
tiān
xīn
zhào
zhī
shì
míng
zhǔ
zhuàng
shì
fèn
xióng
fēng
shēng
ān
tiān
jiàn
kuà
hǎi
zhǎn
cháng
jīng

译文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吴云寒冻,鸿雁号苦。北风呼啸,鸿雁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壮士愤慨不已,雄风顿时横生。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逐句剖析

"洞庭白波木叶稀":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

"燕鸿始入吴云飞":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吴云寒冻,

"燕鸿苦":鸿雁号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北风呼啸,鸿雁夜宿潇湘沙浦,

"节士悲秋泪如雨":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 节士悲秋泪如雨: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秋:一作“感”。

"白日当天心":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

"照之可以事明主":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壮士愤慨不已,

# 愤:悲愤。

"雄风生":雄风顿时横生。

# 雄风:强劲之风。

"安得倚天剑":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

# 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跨海斩长鲸":跨海斩除长鲸。

# 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王节士歌》乃唐代诗仙李白的佳作。整首诗的意境被浓郁的主观情感所笼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迈奔放的气概与激昂澎湃的情怀。开篇六句,诗人勾勒出一幅肃杀的秋景图,节士在这样的氛围中悲秋伤怀。“白日”之后的六句,则着重展现节士由悲秋引发的报国之志。这是一首对古今英烈的颂歌,李白借诗传达出自己渴望报国的赤诚之心,以及勇于担当强国重任的壮志豪情。诗中“悲”“泪”“愤”等字眼,犹如神来之笔,不仅暗示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失落心境,更彰显出他绝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坚定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由李白创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满怀希望奉诏来到长安,本想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却仅被玄宗当作词臣,未得到重用。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因而得罪了京城权贵,遭到排挤,仅仅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历山东,在兖州话别时,回顾自己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渴望报国的壮志,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借节士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励志诗。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景象,如洞庭白波、木叶稀疏、燕鸿南飞等,以及节士在这样的秋景中悲秋落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气节,同时抒发了渴望报国、借助“白日”之明侍奉明主、手持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壮志豪情,借节士的形象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将“燕鸿”比喻成自己,“白波”象征着皎洁,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夸张:“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节士的勇猛和豪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渴望施展抱负、消灭邪恶的壮志豪情。象征:“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白日”象征着光明和正义,暗示自己的报国之心如同白日一样光明磊落,也表达了对明主的期盼。借景抒情:“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通过描写寒冷的吴云、在风中号叫栖息于沙地的燕鸿以及节士在潇湘浦悲秋落泪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因仕途不顺、遭受排挤而产生的悲愤和苦闷之情。直抒胸臆:“节士悲秋泪如雨”直接表达节士面对秋景的悲伤;“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直接抒发了节士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 分段赏析

在《临江王节士歌》中,开篇“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李白似以燕鸿自比,那白波如皎洁品质的象征,隐隐传达出他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心境。“吴云寒,燕鸿苦”这短短两句,表面写吴地云层寒冷,燕鸿凄苦哀号,实则是李白借景抒怀,暗指自己仕途不顺,因得罪京城权贵而被排挤,只能暗自叫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生动描绘出一幅秋风呼啸,节士在潇湘之浦宿于沙地,面对秋景悲泣,泪落如雨的凄清画面。诗的后六句“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以“跨海斩长鲸”之句,将临江节士的英勇豪迈展现得酣畅淋漓。白日高悬,寓意着节士报国之心光明磊落,可昭日月。而节士由悲秋激发壮志,愤然立志,欲持倚天剑,荡平敌寇。全诗围绕节士悲秋展开,情感激昂。前半部分渲染秋景之肃杀,凸显节士悲秋之情;后半部分则着重表达节士由悲转愤,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

4. 作品点评

《临江王节士歌》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一。写作特色鲜明,比喻、借景抒情、象征、夸张等手法运用娴熟,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感染力。诗中虽无特别固定的名句广为人知,但“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等句展现出的豪迈气概令人印象深刻。在历史和文学地位上,它体现了李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渴望报国的爱国情怀,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内涵,对后世诗人在表达壮志和情感方面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是研究李白思想和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太白此词正是自赋,未尝赋节士本事也。

明胡震亨《李诗通》

# “白日当天心”二语,深于写照。

清乾隆《唐宋诗醇上》

# 《汉书·艺文志》云:“《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是《临江王》也,《愁思节士》也,二者平列,陆厥及太白之词皆失之。庾信赋云:临江王有愁思之歌,亦失之矣。”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上》

# 抒发节士即壮士之愤慨,表现了李白任侠的一方面志趣。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

#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现代钱志熙《文学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遨《伤农》

下一篇:唐·白居易《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