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白波木叶稀":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
"燕鸿始入吴云飞":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吴云寒冻,
"燕鸿苦":鸿雁号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北风呼啸,鸿雁夜宿潇湘沙浦,
"节士悲秋泪如雨":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 节士悲秋泪如雨: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秋:一作“感”。
"白日当天心":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
"照之可以事明主":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壮士愤慨不已,
# 愤:悲愤。
"雄风生":雄风顿时横生。
# 雄风:强劲之风。
"安得倚天剑":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
# 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跨海斩长鲸":跨海斩除长鲸。
# 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励志诗。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景象,如洞庭白波、木叶稀疏、燕鸿南飞等,以及节士在这样的秋景中悲秋落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气节,同时抒发了渴望报国、借助“白日”之明侍奉明主、手持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壮志豪情,借节士的形象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将“燕鸿”比喻成自己,“白波”象征着皎洁,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夸张:“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节士的勇猛和豪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渴望施展抱负、消灭邪恶的壮志豪情。象征:“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白日”象征着光明和正义,暗示自己的报国之心如同白日一样光明磊落,也表达了对明主的期盼。借景抒情:“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通过描写寒冷的吴云、在风中号叫栖息于沙地的燕鸿以及节士在潇湘浦悲秋落泪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因仕途不顺、遭受排挤而产生的悲愤和苦闷之情。直抒胸臆:“节士悲秋泪如雨”直接表达节士面对秋景的悲伤;“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直接抒发了节士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 分段赏析
在《临江王节士歌》中,开篇“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李白似以燕鸿自比,那白波如皎洁品质的象征,隐隐传达出他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心境。“吴云寒,燕鸿苦”这短短两句,表面写吴地云层寒冷,燕鸿凄苦哀号,实则是李白借景抒怀,暗指自己仕途不顺,因得罪京城权贵而被排挤,只能暗自叫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生动描绘出一幅秋风呼啸,节士在潇湘之浦宿于沙地,面对秋景悲泣,泪落如雨的凄清画面。诗的后六句“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以“跨海斩长鲸”之句,将临江节士的英勇豪迈展现得酣畅淋漓。白日高悬,寓意着节士报国之心光明磊落,可昭日月。而节士由悲秋激发壮志,愤然立志,欲持倚天剑,荡平敌寇。全诗围绕节士悲秋展开,情感激昂。前半部分渲染秋景之肃杀,凸显节士悲秋之情;后半部分则着重表达节士由悲转愤,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
4. 作品点评
《临江王节士歌》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一。写作特色鲜明,比喻、借景抒情、象征、夸张等手法运用娴熟,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感染力。诗中虽无特别固定的名句广为人知,但“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等句展现出的豪迈气概令人印象深刻。在历史和文学地位上,它体现了李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渴望报国的爱国情怀,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内涵,对后世诗人在表达壮志和情感方面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是研究李白思想和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
# 太白此词正是自赋,未尝赋节士本事也。
明胡震亨《李诗通》
# “白日当天心”二语,深于写照。
清乾隆《唐宋诗醇上》
# 《汉书·艺文志》云:“《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是《临江王》也,《愁思节士》也,二者平列,陆厥及太白之词皆失之。庾信赋云:临江王有愁思之歌,亦失之矣。”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上》
# 抒发节士即壮士之愤慨,表现了李白任侠的一方面志趣。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
#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现代钱志熙《文学遗产》
上一篇:唐·郑遨《伤农》